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內地自媒井噴增長 盈利模式五花八門

2017-07-10 06:35

    內地自媒井噴增長  盈利模式五花八門

    美國人上世紀末發明互聯網,並在華爾街大量創投資金推波助瀾下,形成了二千年代初互聯網企業在各商業領域的創業高潮。中國互聯網企業初期幾乎都是美國式的仿製品,然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為首的中國企業,已經雄辯地向世界證明,在創新應用互聯網技術和功能方面,中國人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越美國同行“祖師爺”。如今中國自媒體行業的急速發展,再一次證明這一點。

    微信公眾號成契機

    自媒體(英文名We Media),首先出現在○三年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發佈的研究報告中,這是指“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向其他人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而言之,即公民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等的平台,發佈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心中意見和情感的載體,“祖師爺”是美國的臉書(FaceBook)。在中國最著名的自媒體社交平台包括微信、博客、百度論壇、BBS等,一五年開始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商業賺利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創意十足。

    中國自媒體平台的設計、應用和服務比美國同行更先進和貼心。以騰訊一二年推出的微信公眾號平台為例,申請人只需要在網上填寫簡單的個人資料提出申請,騰訊公司會在一個工作日內聯繫申請人並啟動平台功能,其營銷功能包括:群發功能、粉絲管理、自動回覆(文字、語音、圖文)、優惠券、刮刮卡、相冊、吸粉遊戲、客服功能、導航等。該服務平台推出後,功能不斷改善提高,據稱開戶的公眾號已超過二千多萬。

    逾半時間瀏覽網媒

    目前傳統媒體如電視、電台和報紙等的衰落是全球性的,不僅反映在廣告收入下跌方面,人們使用的時間也在不斷下降,而新媒體卻在迅速崛起。據eMarket公佈的資料,一五年中國成年人每天在媒體上平均用時6小時8分,花費在數字媒體的時間已達3小時5分,佔50.4%;電視每天用時2小時40分,佔43.6%;收音機和印刷媒體用時均為11分鐘,分別只佔3%左右。

    最近兩年,內地傳統媒體精英辭職轉戰自媒體者不在少數,其中包括很多央視、地方衛視、報紙和雜誌的知名大腕,理由當然是新媒體能夠提供更大的發展和收入空間。開一個微信公眾號不要錢,創業的起動資金相對不多,初期沒有廣告,只要有閱讀量就可與平台分利,即使失敗也損失有限,但一旦成功就可名成利就。

    自媒體人所以能夠那麼自由、靈活地運作,最主要是可以繞過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電台等,以低成本建立一個能夠直達讀者的管道。他們可以天馬行空,選擇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做,只要不違法律即可,尤其受到一些不喜歡朝九晚五、不希望未來被框住的年輕人所歡迎。

    只要一個自媒體網站有人看,就不愁賺不到錢,有人就有商業,收入可以沒有上限,而營利的方法實在很多,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粉絲經濟”。在過去兩三年內地自媒體業非常熱鬧,其中也包括火爆的“網紅”現象,自媒體網站不局限於要寫得好文章,視頻、圖片、微電影、唱歌……等數碼製作也為讀者帶來很多感官享受。

    精準定位尋找粉絲

    在中國有十億網民,若某網站有千分之一人喜歡看,流量就是100萬。如果閣下的網站能吸引100萬粉絲,就有很大的影響力;即使只擁有10萬粉絲,照目前的行情,在網上發一條廣告也可收費1萬元以上。自媒體網站的內容多彩多姿,談古論今、娛樂八卦、褒貶政治、投資理財、獵奇文章、時尚生活、說書吹水……總有不少人對某個題目有興趣,關鍵是怎麼精準定位,如何把它們找出來。

    中國自媒體人拉粉絲的小聰明和點子特別多,除平台按閱讀流量分成外,培訓、廣告收入、品牌植入、會員制、產品銷售、代言、諮詢、鍵接、轉發、點讚、打賞……都可成為獲取收入的來源。各不同領域的專家意見領袖可以吸引很多粉絲,年輕貌美的美眉也可以靠扮可愛賣萌成為“網紅”。中國內地自媒體業蓬勃發展的狀況,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容永剛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