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習近平搭專機離開匈牙利結束歐洲訪問
  • 聯大建議安理會重審巴勒斯坦入聯申請
  • 賀一誠冀加強與印尼旅遊合作交流
  • 深合區辦座談會了解居民企業關注問題
  • 歐陽瑜率團參與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
  • 治安警拘三男女涉傷人及操縱賣淫
  • 65歲男長者感染甲流死亡
  • 當局:以電子認證等助拓國際業務
  • 有商會舉辦晚宴冀促商貿交流
  • 藝術節展覽展中西畫家文化融合
  • 李強:要把握科技和產業變革趨勢
  • 福建海警到金門海域執法巡查
  • 青少年網球系列賽:李俊霆奪男子U18冠軍
  • 賀一誠晤印尼勞工部部長伊達
  • 郵電局:續助力區域合作
  • 深合區生活就業調查已收2.4萬份線上問卷
  • 澳門入圍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
  • 韓國外長趙兌烈下週訪華2天
  • 李國明任中聯辦辦公廳主任
  • 8校共78人染流感 3人需留醫

軟實力遠比硬實力重要

2017-07-23 06:30
隨著英國的工業革命於十八世紀展開,西方世界從工業上積極發展,發展水平在世界上可算是首屈一指。英國、美國等這些西方國家不只在經濟實力上強大,也擁有一系列的所謂「軟實力」。因為這些國家在積極發展工商業的同時,社會上的文化、教育、衛生、公民素質等等也伴隨著一起提昇。發展中遇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雖然不停出現,但最終也能解決,這些國家也成為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也成為了不少人移民的目的地,他們都希望自己又或下一代能於這個整體環境都比較好的地方生活下去。
發展必然需要成本,也造成一定的社會消耗,那麼這些國家發展所需的成本和消耗從何而來?發展當然一部份加劇了該等國家內部的社會矛盾,但其實中國才是承受那些國家發展帶來消耗的受害者。
自鄧小平於文革後上場主政,提出要改革開放令經濟得以發展,隨即引發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爭論,顯然海歸回來的鄧老具有不俗的政治智慧,他一方面用「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解決「姓資姓社」的爭端,另一方面積極大力發展經濟,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而在八九年春夏之交的那樁所謂政治風波後,中國政府更是更加前所未有地積極發展經濟來掩蓋政治、社會、民生等種種問題。直至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一躍成為經濟強國。
雖然在經濟量上,中國今天是成為了一個強國,光看表面和聽一大堆所謂「引以自豪」的數字,不少國人都以為我們現在真正能做到「超英趕美」了,但事實上又是否如此呢?在表面風光的背後是否潛在一些殺機?
在經濟上,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似乎現今世界沒有甚麼國家可以超越,但請記住,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否真的向好,是否真的健全,並不只是看經濟的總量,經濟結構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標。眾所週知,中國近年來有「世界工廠」之稱,由日用品、衣物、玩具以至電腦及智能手機,世界各國統統以中國作為其產品製造基地,各式各樣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產品風行全球,連蘋果教主喬布斯引以為傲的傑作「上帝手機」iPhone,後面也寫著「組裝於中國」的字樣,可以見到「世界工廠」的影響力。但被稱為「工廠」,意味著這只是一個製造產品的機構,是以勞動密集型的工業為主,而且技術含量低,所謂技術含量低不是指其只製造低技術的產品,工廠一般只是負責製造,研發方面則交由其他部門負責,中國正面對此一情況,只管製造,各國各大企業的研發部卻留在其本部進行。故在中國上研發之風並不盛行,反而複製抄襲山寨之風則吹遍全國,甚至出現如「山寨街」般荒謬之極的現象。勞動密集的工業也為中國帶來巨量的碳排放,而由於工業的需要,中國的各方資源如水、煤等資源被大量利用,同時引起嚴重的污染問題。可以說,「世界工廠」的建立與運作,是以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以及環境污染作為成本。中國的環境污染日漸嚴重,終有一日無法承受;而另一方面美國等國際市場不斷以各式各樣的措施試圖令人民幣升值,「世界工廠」賴以運作的成本優勢也日益面臨挑戰。在產業分佈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導,中國領土上公認的國際化大都會香港,其第三產業更是佔了產業總量的九成以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達水平與其第三產業所佔的水平是有一定的關係。反觀今天中國,第一與第二產業仍然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就是說我們今天只是經濟總量上達到世界第二位,但經濟結構卻是十分的不完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脆弱。中國經濟發展正如前所述,十分依賴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另一方面這些勞動密集型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大多都是向外傾銷,即是說中國現在整個經濟大環境是依賴第二產業以及大量出口,雖然這樣會帶來可觀的外匯,但同時也潛藏了經濟危機,一旦東南亞國家以其更優惠的土地優勢以及更廉價的勞動力來與中國抗衡,再加上歐美國家將「工廠」地位慢慢轉移時,中國便會因為其產業結構而帶來危機,甚至陷入了無可翻身之地。這樣中國千千萬萬的廠商,以及在其打工的上億萬民工生計便會出現問題,嚴重的社會問題一觸即發。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問題不只是影響其經濟總量,還一系列地影響到中國的社會與民生。
無論甚麼年代甚麼時候,社會上的階層總能以「富」與「貧」作一個簡單的劃分。前面提到,鄧小平提出「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確,部份人坐著改革開放的頭號快車,不論是白手興家還是依靠裙帶關係又或種種原因,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超級大富豪。而沿海地區也因乘地理優勢之便,率先吸引到外商以及華僑的青睞,得到迅速蓬勃發展,以廣東省為例,整個省的經濟總量是國內很多其他省份都望塵莫及的,甚至超越了某些歐美中小型國家。以一個省份能做到這樣的成績已算是非常不錯了。但若放開以整個中國的宏觀視野來看待這個問題,立刻便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中國有非常多的富豪能打入富豪榜,但絕大部份的蟻民時刻也在面對著貧窮問題。在偏遠地區,由於地理問題加上缺乏交通配套而未能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農村、山區等佔去大部份的土地,而政府對三農問題又遲遲未有對策,致便農村問題成為中國貧富懸殊問題中最為大的一個包袱。大城市每日浪費掉的食物上千萬噸,但絕大部份山區、偏遠地區的人民可能從來未試過飽餐一頓;京城富豪以整齊排開的林寶堅尼跑車隊伍作為結婚的禮車隊,不少山區貧民每日天未光便工作,一直至凌晨還未停止,所賺的也只不過是人均一美元的收入。這樣的類比例子實在不勝枚舉,但不要以為這些現象只會出現在偏遠地區中,其實在很多的大城市,包括你和我一同身處的澳門,貧富懸殊問題也非常嚴重。在中國的大城市,由於生活指數不斷提升,但人民的收入遠遠追不上通脹以及城市的發展,再加上政府沒有一個有效的再分配制度,令大城市的人民荷包不斷縮水,同時也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八十後裸婚(即沒有房子、沒有多少儲蓄,總的來說就是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便結婚)、蝸居(即辛苦儲蓄多年的小小積蓄頂多也只能買到一個面積非常小的居所來棲身)以及在職貧窮等等的問題,反映了貧富懸殊問題愈趨加劇。堅尼系數能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富懸殊嚴重程度,中國早已遠遠超越0.4的警戒線,早已敲響了警鐘。
貧富懸殊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愈加劇烈,可見中國經濟上堀起後,人民並沒有真的普遍地富起來,甚至可以說有一大部份的人民基本上收入與幾十年前一樣,沒有甚麼大改善。
上種兩項,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背後所引起的種種潛藏隱患,一旦爆破,將會對中國正在「發展中」的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另一方面,中國發展勢頭雖然強勁,但顯然大家也會感覺到,自己走出來的時候總沒有美國人、英國人的那種感覺,我們的經濟(總量)不比他們差呀,但不少人都感到我們和所謂的外國人是有一些分別的,這樣說並不是鼓吹崇洋等主義,唐太宗有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樣的考察是希望通過將兩者的對比,找到我們自身的不足之處。閒話說罷,大家有否想到我們和那些歐美國家的人民存在甚麼根本分別嗎?
是教育嗎?中國擁有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的頂尖的大學,博士的數量也不斷日益增多。是文化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數千年歷史,一點也不比外國的差。是經濟嗎?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似乎這說不過去。
其實中國雖然實力強大,但實力也有所謂軟硬實力之分。就硬實力來講,中國可以說甚麼都不缺,人有我有、人有我沒有的都山寨過來了,我們都上太空了,還有甚麼是不行的呢?的確,從技術層面來講,由於「世界工廠」的原因,中國的科技幾乎已經是集各家之大成,但光憑硬實力是不夠的,我們的社會發展除了靠硬實力,更重要是靠軟實力,軟實力不但是各項實力之依歸,也是能對自身進行提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一間偌大的酒店,各項設施都是頂尖國際級,酒店房間瑰麗豪華,看上去似乎非常吸引,但若酒店服務員招呼不週甚至無禮對待,餐廳裡食物質素低下、酒店房雖多但沒有一天能準時執拾好房間交給客人,大家還會對這家酒店有好好感、有信心嗎?這家酒店的員工其實都經過培訓,也知道該如何對待顧客,但他們就是不能把好的服務給做出來,原因何在?其實,做好一件工作的技巧、技能大家都會,看的就是有沒有這個心去做,有沒有拿這個心出來把這件事做好。如果有這個提供好服務的心,那怕只是一家偏遠城鎮的民宿小旅館,員工也必定能為賓客提供最好的服務。
小故事說完了,相信大家也慢慢領略到箇中道理。其實中國的出路也蘊含在其中,中國缺乏的,是一個心,或者更清楚地說,是一個正確的、善良的價值觀。
改革開放前,中國剛經歷完有「十年浩劫」之稱的文化大革命,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此時不努力發展經濟更待何時?故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又為中國引入市場經濟,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全面投入發展經濟,高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小小農民工,也在為推動經濟發展而努力不懈。鄧小平將資本主義其中一個重點—市場經濟引入了中國,換句話說,將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制度換湯不換藥地引進移植到了中國,但是卻沒有將資本主義中的權力制衡、人民權利保障、民主自由法治等等制約其剝削人的價值觀一併引入來。故此,中國三十年來國家都一直處於一種所謂「發展才是硬道理」、「向錢看」等等的價值觀之中。簡單來說就是由於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大家都只顧著如何去賺更多的錢,正所謂「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很多人便只顧賺錢,漠視對社會的危害、對人民的欺詐與壓迫,久而久之,中國人本性善良、互助互愛的那種價值觀慢慢離我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爾虞我詐、為求財不擇手段、整個社會缺乏信任的一個錯誤價值觀,亦因為這樣,引發起無數社會問題︰大頭奶粉、豆腐渣工程、暴力拆遷、上訪、食品安全問題、造假成風、血汗工廠、缺乏社會保障等等,要逐一說明清楚這些例子的話,真是罊竹難書。
其實正如剛才說的那一家酒店,對於每一個在中國出現的社會問題,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知道答案,知道該如何去改善。但問題在於,即便我一個人的價值觀是正確,但面對整個社會都充滿價值觀扭曲的人,別說要跟他們抗衡,就算是要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也非常非常的困難,故逐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事情到此地步,每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中央政府顯然也留意到這個問題,於是在近年多次提到並強調要建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由強調經濟發展,到強調建立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發展方向上的轉型,國家在經歷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後,顯然在人文上、精神上的發展步伐無法追上經濟,也累積一系列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光用政策是不夠的,支撐解決社會問題各個政策進行的,不是強勢的政府、不是強勁的經濟實力,也不是光在旁邊喊喊口號就能做到。價值觀這東西,若套用一些革命性的語調來講,就是我們的「指導思想」,若然人人心中沒有這些正確的價值觀,那麼縱使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有多完善、大家能力有多高,大家也始終不能對現狀作出半點改善,那是因為大家拿不出那顆「心」出來的緣故。
說了半天「價值觀」,究竟甚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是自由、平等、博愛嗎?是孫中山的民族、民權、民生嗎?還是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抑或是仁義禮知信?這些理念層次其實更高,是我們所謂的「普世價值」,就是說這些價值觀不應屬於西方國家又或發達國家,而是我們人類社會應該共同信仰的一些理念。其實,每個國家在每個時期所抱擁的價值觀,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實際環境,但總也離不開這些普世性的價值觀。在這裡再舉一個例子,說明價值觀是如何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
美國自立國之初,便秉承著其建國的價值理念,自由、平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價值理念不絕於耳,但其實美國發展起來的道路也極之不平坦,試想想,提倡自由平等國家在其立國之初,竟然還有奴隸存在。六七十年代馬丁.路德.金發起的黑人民權運動以前,黑人與白人在美國社會上仍然處於極度不平等的狀態。這一切一切大家都歷歷在目,但美國沒有因為出現這些事件而質疑其立國的理念,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以這些理念和價值觀來突破困境,解決問題。故此現今在美國社會中,奴隸不見了,黑人不再不平等了,甚至還成為了總統!另一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在美國每次出現狀況的時候,美國總統口裡提到最多的,並不是如何如何地炮製那些敵人,而是多次強調要捍衛民主、自由、法治等的價值理念,竭力保障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變,以及保障美國人的安全。沒有這些價值觀的話,縱然美國經濟實力有多強大,美軍的軍事實力有多強,也無法越過這重重困難。
相信價值觀在國家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至此已說得夠清楚,至於我們中國的價值觀究竟應該是如何,就只能留待你和我一起共同思考了。
發展其實依然是硬道理,不過我們要為這發展賦予新的內涵,我們要的是經濟結構改變、貧富懸殊改善的全面型的經濟發展,除此之外,我們要建立正確價值觀、增強國家軟實力的精神上的發展。如果沒有軟實力的建設,只著重硬實力,那麼有一天國家遭逢巨變時,人民將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走出困境,這種情況是大家都不希望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