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2017-08-07 05:26
  近日從台灣媒體中說到兩則報導,頗為發人深醒。這兩則新聞分別是,其一、名嘴張友驊近日在政論節目上爆料,指至少有四名「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幹部,從澳門進入大陸求職工作,大賺人民幣。但由於四人很害怕被大陸網民肉搜,擔心當年言行會曝光,所以至今都一直隱姓埋名。他進一步舉例,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李政軒就是其中一人,而且目前已在深圳最大的遊戲公司上班,薪資高達新台幣四點八萬元,比台灣只能給出的二點八萬高出一大截。張友驊批評,這些學生在「太陽花學運」中擔任幹部,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如今卻為了人民幣赴大陸工作,那就更應該承認當年的行為錯了,並為此道歉。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不久後也在官方微博上傳該節目片段,並寫道「你還記得當年臺北市那些傲嬌的太陽花青年嗎?台媒稱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們現在隱姓埋名來大陸求生存了」。但「騰訊」隨即發聲明澄清,否認有「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在「騰訊」工作。
  其二、二零一五年因為反對「高中歷史課綱微調」而發動「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的總召朱震,近日到中國大陸進行八天七夜兩岸交流活動,在臉書貼出一連串到中國大陸的交流照片,掀起網友熱議,照片中顯示他開心的拿出水煮蛋在北京國台辦門前手拿水煮蛋的合照的照片,他說是因「震哥帶蛋」(枕戈待旦)的諧音順手拿起而已,並沒有針對誰的惡意,「我決定改變運動手段並試著去了解其他的聲音,試著以『客觀』的角度打破維持現狀的僵局」,他還說願意相信「中國」這兩個字可以有不一樣的新解釋。此番舉動被網友狂酸「看到你在國台辦的照片,再看你反課綱支持『時代力量』的照片,真的讓我想吐!」、「反課綱不反人民幣」。
  對這兩則報導,可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其中較為偏激者,會質疑為何會把他們引進大陸,賺人民的錢(幣),這就使得在大陸處於領先排陣的企業「騰訊」,也不得不「對號入座」地趕忙自清,反而國台辦則頗為自信及大度,任由朱震手持震蛋在國台辦招牌前所拍照片在網絡上流傳,卻不置一詞;而另有人則認為,這可能是大陸方面落實習近平主席「兩岸一家親」指示的新招數,也是從「三中一青」細膩發展為「一代一線」的具體表現,把對台灣青年的關心延展到曾經參與反對兩岸交流或「去中國化」活動的青年中去,有利於消除他們的誤會及偏見,從而實現轉化,應當予以弘揚推廣,並向深度發展。
  前一種反應,看來除了是出於「非白即黑」的思維制式之外,可能也會前段時間,輿論批評某些親「綠」的台商,將在大陸賺取的人民幣,用來支持民進黨以至是「台獨」活動的事態有關。
  其實,迷失青年到大陸求職就業,與親「綠」台商在大陸掌權掙錢支持「台獨」,卻是兩回事。台商是企業,是生產資料佔有者,他們當年大多是在台灣經濟轉型,熬不下去,才到大陸接續發展的。許多現在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台商,當年如果不是到大陸投資,可能仍然只是一個「中小」企業而已。他們到大陸投資設廠,受到中央和當地政府很多優惠,包括當地免費或廉價批地,「三通一平」,減免稅項,再加上工人薪資較低,賺錢機率較高。這就直讓大陸民企經營者看得眼紅。因而當有某些台商將所賺之錢,拿來支持堅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確實是惹起大陸民眾強烈不滿,群起聲討。當然,也有一些親「綠」台商在權衡利弊之後,感到掙錢比政治立場更重要,而自行調整其行為,甚至在台灣紙媒上刊登全版廣告,反對陳水扁的「公投」等分裂活動的。
  而迷失青年是到大陸求職就業、實習,或是在參訪後可能會被大陸的就業環境所吸引,而成為潛在的到大陸求職就業者,因而是生活資料的謀取者,他們在大陸所攢取的人民幣是自己通過勞動所得,不存在「剩餘價值」的問題。何況,通過他們在大陸就業的親身體驗,有利於促成他們的轉化,更能體現對台工作著重於兩岸年輕人與基層民眾的交流,落實習近平主席「兩岸一家親」,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今年三月全國政協會議所作「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的指示。
  其實,當年某些迷失青年發起「太陽花學運」時,對大陸情況並不了解,並深受民進黨宣傳的影響,認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只是「讓利」於大財團,基層一線及年青一代並沒有分享得到。聯想起他們畢業後難以尋找工作,找到工作也是「二十二K」(新台幣二萬二千元,折合為澳門幣約五千七百多元),十幾年都沒有提升過,在內外兩種負面因素交織發酵後,就把一切「原罪」推諉於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協議。但蔡英文上台後,由於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全面受挫,導致他們的困境更為嚴重。為「稻粱謀」計,倘真的有「太陽花學運」骨幹「被迫」到大陸謀生,並不足為奇。
  其實,近一段時間來,台灣地區的民間輿論正悄悄發生變化,一些青年再到大陸求學就業後,以其在大陸的親身見聞,比照台灣相對發展落後的情況,對台灣一些媒體受眾產生了「震撼教育」的作用。如果是「太陽花學運」或「去中國化」運動的骨幹所發表的文章,所能起到的教化作用,應該就更巨大。因為傳播者和受眾都是「鍵盤戰士」,他們在網路或社交媒體的交流都是以與自己觀點立場較為相近者開「群」,因而對迷失青年的開化就將是事半功倍,其作用可能會比那些被形容為「親中」媒體或人士的效果要強得多。
  這使人想到,「四人幫」倒台後,中國新聞社复辦時廖承志的一番話。他指出,經過十年「文革」,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有很多誤解。因而希望中新社的稿件,不要「新華社化」,盡量多寫一些軟性的稿件,讓海外華文媒體樂意多採用。他指出,香港的一些掛「中華民國」紀元的報紙採用中新社的稿件,由於其能進台灣,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比那些因為政治原因而不能進台灣報紙採用一百篇的影響還要大得多。
  另外,當年中國與法國建交,由於是在六十年代的特殊國際環境及鑑於戴高樂與蔣介石的特殊關係,北京不要求巴黎立即與台北「斷交」。而台灣當局卻以為有「轉彎」機會,卻一反其「漢賊不兩立」政策,遲遲沒有「撤館」,從而造成「兩個中國」的假象。周恩來向廖承志交代任務,由香港新華社台灣事務部的黃文放執行,找來當時掛「中華民國」紀元,因而可以輸入台灣的《星島日報》的社長總編輯周鼎說明情況,周鼎親筆撰寫社論,批評蔣介石搞「兩個中國」,台北當局當即宣布從巴黎「撤館」。
  因此,這種「攻心為上」的宣導藝術,正是當前應當學習及運用的。不但要堅持「一代一線」,而且更要向「太陽花學運」埋手,爭取他們中的一個人的效應,可能比一百個普通青年還要大得多。當然,應是雙管齊下,但更要注重做好「太陽花學運」骨幹的轉化工作。如果一味以「反大陸卻攢人民幣」為由拒絕他們到大陸就業或參訪,就將會加劇「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效應,將一些可能拉一拉就拉過來,推一推就推過去的人,更為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