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總文康部會員遊新會
  • 菩提禪院浴佛法會祈福消災
  • 新聞特搜
  • 閩澳文化交流團拓眼界
  • 澳青哈爾濱考察智能化釀酒
  • 澳青認識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
  • 東井圓佛會浴佛法會派米
  • 視助會辦母親節音樂會
  • 助殘日嘉年華明舉行
  • 自閉症協親子遊橫琴
  • 佛誕節祈福會願民心康泰
  • 社研會關注長者安寧照顧
  • 亞太區天主教童軍來澳朝聖
  • 婦聯赴澳大講解催眠治療
  • 研照顧者津貼擴受惠
  • 宣城副市長訪閩台總商會
  • 新時代列車“澳門號”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 講座邀女企業家分享心得
  • 三明政協主席訪客屬總會
  • 食店涉假聘用三人法辦

智慧醫療 與時俱進

2017-08-14 06:35

    智慧醫療    與時俱進

    近期不約而同有議員及團體關注優化醫療制度問題,當中提及研究創立醫療儲蓄卡取替推行多年的醫療券,冀簡化措施,減省成本。全球推動智慧城市的當下,政府有必要深思如何優化各項措施,推動智慧醫療。

    政府每年持續向居民發放醫療券,旨為推廣家庭醫學制度,提醒居民重視個人保健,尤其加強公營醫療實體與私營醫療市場合作,拓展社區醫療資源,推動多元化的社會醫療服務,用意很好。

    客觀而言,本澳醫療服務分公營、私營及非牟利機構三方面。居民如遇大病或重症,必到公營或私營醫院診治,無奈輪候需時。一般頭暈身熱等小毛病,大多到社區私家診所就診,醫療券便大派用場。

    醫療券推出至今近十年,儘管使用率高,但過程衍生“不合法”行為,有人以券套現,更有人以券購物,皆違背政府推出醫療券的初衷。再者,每年度醫療券設限額,更設期限,每次編印出若干張券,花費大量行政費用,更不環保,存在諸多局限。政府應就現況適時檢討,未來究竟續以打印醫療券模式對外發放,或以醫療儲蓄卡取替醫療券,又或推出更便捷、更可行之法,值得社會探討。

    儘管全球各地醫療體系皆有其特色,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都要因應該地區各自特質、醫療質量乃至水平等作綜合考量。打造智慧型城市為全球大趨勢,澳門怎能獨善其身?周邊先進城市早已奠定基礎,推行有序,經驗堪澳借鏡。

    凡事不可“話變就變”,要有緩衝期和適應期。在電子醫療上,當局近年也持續努力,且獲好評,如適時推出衛生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方便居民查詢各門診和急診輪候情況。然而公私營醫院間病歷仍未能全面互通,且相關機制皆不同,存在局限,應着力打破。

    推動智慧醫療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難一步到位。本澳未曾試過,過往更沒有行之有效的方程式。只要有決心,完善相關機制,確立方向,多蒐集民意,或可摸索出適用於本澳的發展模式,以大數據協力優化醫療,與時並進。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