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董軍出席上合會議籲構建更趨完善合作機制
  • 議員倡加強文遺宣教推廣工作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陳德勝:活化下環街內港需有總體規劃

2017-10-02 06:30
【本報訊】經濟司近日公佈分短、中、長期援助受「天鴿」風災重創的中小企,立意雖好,惟下環街和內港缺少的不僅是資金和人流,而是缺少總體城市規劃,該區存在街道老化、特色零散、車位不足、基礎設施殘舊等問題。政府應從城市規劃著手,配合治理內港水患,做好文化保育傳承,出台適宜的經濟扶助政策,保育好原有的城市文化肌理,重新塑造出該區特有的漁港文化風情,如此才能真正活化該區,改善中小企的營商環境。
地處澳門西南面的下環街,曾經是澳門的商貿中心、碼頭轉運站和物資集散地,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隨著舊區建築和人口老化,商業中心轉移,人流量減少,少有旅客到訪,風光不再,舊區逐步陷入沉寂。該區地勢較低,地下排水管網設施殘舊,一遇天文潮和風暴潮就容易出現海水倒灌,水浸問題對該區商戶更是雪上加霜,為居民帶來安全隱患。
「黑格比」襲澳時期,海水倒灌成災,水位高企,商戶損失慘重。期後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對內港水患多有著墨,惟整治方案遲遲未有定案動工,逢雨必浸是該區逃不掉的厄運。「天鴿」的預警、應急失守,導致下環街和內港一帶成為水浸重災區,水深及胸口,商戶損失慘重。更有商戶表示今年才剛剛還清「黑格比」的貸款,又繼續背負「天鴿」的貸款,當真是聞者心酸、見者流淚。內港水患對該區中小企造成沉重的成本負擔之餘,成為舊區活化的一個短板,水患不治下環街難有發展,政府必須痛定思痛做好水患治理的工作。
在「天鴿」風災後,政府指已得到中央部委批准興建擋潮閘,又會按照「天鴿」五點五米風暴潮潮位調整設計,防洪方面具有重大進展,相信對於區內居民是一記強心針。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本澳與橫琴一河之隔,作為一個長遠性的世紀工程,必須兼顧全面,與橫琴共同協商興建擋潮閘事宜,綜合性解決兩地海水倒灌的問題,互利才能減少雙方矛盾。在排澇方面,政府應提升本澳下水道整體排水能力,適當運用新思維、新技術,改造舊區下水道管網加快雨水排放,通過城市規劃的有效佈局,增設泵房盡快抽走雨水。根治水患才能補全發展短板。
當然,整治水患問題需要配合城市規劃。政府必須思考下環街的保育方向,整街保留這種「懶政」思維必須改變,部分建築早已破敗不堪,甚至要用工字鐵支撐才勉強保留,這種保育意義何在。即使推動更多旅客進行該區,但在交通、文化、規劃存在問題不太配合下,強推旅客入區,又能為該區中小企帶來多大效果。
活化舊區必須依循區域特色,政府應盡快公佈具條件保留的文化歷史建築,而對於不具條件保留的建築,在高度和外觀設計上配合該區街道特色下允許業權人拆除重建,通過部分路段的割讓交換,空出土地興建排澇設施,否則「見縫施堵」治水方法淪為空談。
媽閣是輕軌連接澳門半島和?仔的轉乘大站,輕軌落成後,媽閣交通樞杻的角色將會再次加強,惟媽閣現時交通擠塞的程度已經不堪受負,人車爭路,公交專道提升公交運載力,承受的壓力巨大。城市規劃刻不容緩,必須在從整個片區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現有城市狀況出發,作出全盤考慮和準備,否則可能會引起社區矛盾。整體城市規劃是有序解決下環街的問題,小修小補,祇會重蹈「天鴿」覆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