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學者:美實質消費數據下滑 美聯儲年內有望減息兩次
  • 日本動用9.8萬億救匯市 分析師稱難阻日圓續貶
  • OPEC+延長減產措施至年底 2025年減產量逐步減少
  • 今年中國遊客國內消費料逾7萬億 首超疫前水平
  • 【紅雨警告】中小幼特教下午停課
  • 財政部斥資64.4億元人幣 用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
  • 法人選民可呈報提名表簽署人及投票人名單 行政長官選委選舉程序今啟動
  • 職出前程實習計劃今起申請 供逾千崗位助青年做好就業準備
  • IMF料本澳今年經濟增長13.9% 經濟總量明年回復至疫前水平
  • 非博彩行業帶動就業人口回升 2至4月總體失業率跌至1.9%
  • 簡化勒遷程序可解決「租霸」? 學者倡借鏡更多地區經驗立法
  • 韓國方便面大舉進空海外市場 4月出口額首破一億美元
  • 全球主權債發行創新高 6月美英歐規模上看3,400億美元
  • 美聯儲減息只差一條件 專家料最快9月揭盅
  • 盛世蓮花迎雙慶─第二十四屆澳門荷花節 6月14日龍環葡韻舉行
  • 路環食肆重新申請露天茶座准照 須完成整改始獲發准照
  • 三款意粉醬可能含除害劑 市政署籲停止食用
  • 部分客船因颱風取消 漁家樂活動或調整
  • 歐陽瑜率代表團赴美國舊金山交流 促大灣區與美國灣區經貿合作
  • 2024暑期活動網上報名開始 活動共提供逾45,600個名額

【地球有救】廢膠危機有出路 科學家研「食塑細菌」 分解塑膠快兩成

2018-04-17 18:01








日本有科學家在前年發現一種可以產生酵素分解塑膠的「食塑細菌」(Ideonella sakaiensis),專吃PET塑膠。由英美兩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意外發現,將該種細菌的結構調整後,其分解塑膠的速度能加快20%,研究結果有望協助解決處理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與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組成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研究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的細菌,該種細菌在攝氏30度環境下,能產生名為PETase的酵素分解塑膠。研究者在了解PETase如何運作時,發現該酵素與角質分解酵素(cutinase)相似,他們決定嘗試改變PETase的活性位(active site),讓它變得較像角質分解酵素,竟意外發現這種變異酵素在分解PET塑膠時,比天然的PETase更有效,分解速度快20%。

領導研究的樸茨茅斯大學結構生物學家麥吉漢(John McGeehan)表示,他們正進一步改善這種酵素,希望最終能將分解塑膠工作提升到工業用層面。

事實上,每年有800多萬噸塑膠倒入全球海洋,即使進行回收,多數塑膠產品仍可留在環境中數百年,污染全球各地大部份海洋及陸地,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構成危害。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