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賀一誠冀加強與印尼旅遊合作交流
  • 深合區辦座談會了解居民企業關注問題
  • 歐陽瑜率團參與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
  • 治安警拘三男女涉傷人及操縱賣淫
  • 65歲男長者感染甲流死亡
  • 當局:以電子認證等助拓國際業務
  • 有商會舉辦晚宴冀促商貿交流
  • 藝術節展覽展中西畫家文化融合
  • 李強:要把握科技和產業變革趨勢
  • 福建海警到金門海域執法巡查
  • 青少年網球系列賽:李俊霆奪男子U18冠軍
  • 賀一誠晤印尼勞工部部長伊達
  • 郵電局:續助力區域合作
  • 深合區生活就業調查已收2.4萬份線上問卷
  • 澳門入圍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
  • 韓國外長趙兌烈下週訪華2天
  • 李國明任中聯辦辦公廳主任
  • 8校共78人染流感 3人需留醫
  • 第15屆國際基建論壇6月本澳舉行
  • 科大辦大灣區低空經濟研討會

冼星海大馬路

2018-06-21 06:30
上個世紀當國家處於危難之時,有一位被社會公認卓有成就的人民音樂家,他曾創作出無數激動人心的作品,更鼓舞起千百萬的軍民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戰爭至最後勝利,他就是近代著名作曲家、無產階級革命家冼星海。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音樂家,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兩條大街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其中一條便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被命名為「冼星海大馬路」。
冼星海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即外港新填海區東部,全長約為450米,北起柏林街,南至孫逸仙大馬路止。該馬路是為紀念冼星海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並於他誕生100周年的2005年被命名。
據資料顯示,澳門是冼星海的誕生地。澳門的下環街,曾是澳門內港,亦是葡萄牙人最早踏上澳門地方。從19世紀中期開始,澳葡當局便在下環一帶填海造地,當時的下環街曾是人口稠密、商業發達、中西文化交彙的地方。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便在下環街的一個貧苦漁家中誕生。在他誕生之時,他父親剛剛去世半年,28歲的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到娘家,與外祖父一起生活。但家中除年邁的外祖父和母親外,並無其他壯丁,故他們只能靠天天出海打魚來支撐生活。
幼年的冼星海在下環街度過了6年美好的童年,因他自幼喜愛大海,年少的他,最開心莫過於與母親和外祖父出海打魚。他常常跑到海邊聽漁民唱歌,漁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幼小的心靈,成為他學習音樂的開端。在冼星海的作品集裡面,記錄了一首著名的廣東民謠——《頂硬上》,冼星海在日記中記載,自小母親就經常唱這首歌給他聽,「鬼叫你窮啊,頂硬上」是澳門貧苦人家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後來,在冼星海6歲後,便隨母親黃蘇英去了新加坡,進入了新加坡的養正學校。當時養正學校的區健夫老師,最先賞識冼星海的音樂秉賦,並選他進入學校軍樂隊,讓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而為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冼星海母親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直到成年後,冼星海還先後輾轉到多個地方學習音樂,包括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
1935年,冼星海畢業回國,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出大量群眾歌曲,利用文化軟實力發揮出無窮力量。從1935到1940年的5年間,冼星海寫出了幾百首抗戰歌曲,為民族解放運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其中1939年他創作的《黃河大合唱》,這首雄壯音樂是中華民族自強奮進的不朽戰歌。
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在冼星海誕生100周年的2005年,澳門政府將位於澳門文化中心、以及澳門藝術博物館旁的道路,命名為「冼星海大馬路」,在馬路的一端,即冼星海大馬路與柏林街交界處,還安置著冼星海的半身銅像,以此紀念紀念這位優秀的澳門之子。
D.JPG 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