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開幕
  • 當局北區設打卡裝置冀引客促消費
  • 水晶魚颱風演習明下午舉行
  • 瓊粵無人機貨運物流跨海首飛成功
  • 單牌車入出深合區新管理辦法正研訂
  • 工人體育場泳池下週三起開放
  • 議員冀優化港珠澳大橋公交服務
  • 未來1小時料有雷雨區影響澳門(07:57)
  • 曲棍球聯賽:青少年體藝協會 2-3 隼會
  •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計劃下月訪華
  • 神十八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 520特輯: 情定西藏 圓夢珠峰
  • 積極籌備五一黃金周迎客工作 旅遊局: 乘節慶促進旅遊經濟
  • 工業生產拉動經濟 消費仍乏力 廣東一季度GDP增長4.4%
  • 「商社通」便捷服務受認可 三個月錄近萬三個實體帳戶
  • 團進團出多次往返琴澳細則將公布 業界:利延長旅客留澳時間促消費
  •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 賀一誠與國家文旅部副部長張政會面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路展冀引東南亞客源
  • 6歲女童染流感病情危重

《澳門紀略》系列之一中國歷史首部有系統介紹澳門的古著

2019-04-17 06:30
澳門土地面積很小,原是南方一個不顯眼的小漁村,但是由於其位置及歷史的關係,卻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清朝乾隆年間,兩名出任澳門同知(屬正五品官階,知府下一級的官員)印光任和張汝霖,以「曆海島,訪民蕃,搜卷帙」,詳細地搜集了大量澳門地方的第一手資料,共同完成了一本名為《澳門紀略》的書籍,這本書成為世界和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介紹澳門的古籍著作,亦是研究早期澳門歷史的必看之書。
《澳門紀略》於1751年完成,全書共三篇,分上下兩卷。全書介紹了澳門歷史、地理風貌、中西文化、風俗民情、民間技藝等,並附有插圖21幀和400多條中葡對照詞語。
關於澳門的歷史記著,自1553-1557年葡萄牙人入據澳門以後,中國文獻開始出現關於澳門的記載,但這些記載大多數是零零碎碎,只能算作史料。例如乾隆四年(1739)刊行的《明史》中有《佛郎機傳》,是當時中國人關於明代中葡關係和澳門歷史的重要著述,但全文只有二千五百字,且只是《明史•外國傳》中的一篇。另外,乾隆十年薛馧巡視澳門後作《澳門記》亦提及了澳門,但這篇所記載的東西亦不詳細,只是一篇七百多字的遊記。直至到《澳門紀略》出現,才是一本有系統地介紹澳門的著作。
《澳門紀略》上卷分別為《形勢篇》和《官守篇》。《形勢篇》著重於介紹澳門及其周圍的地理形勢和兵防情況,附有潮汐風候,並附有海防總圖;《官守篇》主要介紹澳門的歷史變遷,中國歷代政府在澳門設官管治及有關政令、措施等。全篇明朝部分占三分之一,清朝占三分之二,著重介紹乾隆朝代的有關史事,詳盡記載了明清時期中國政府對澳門政治、軍事等方面的主權管理,朝廷對澳門設官置守,推行政令的情形。
下卷為《澳蕃篇》,占全書一半的篇幅,詳述介紹來往於廣州口岸的海外諸蕃和寄居澳門西洋人的貿易、宗教、文化、風俗等情況,並配有中葡居民的穿戴服飾、西洋技藝等圖畫,使它在內容和體例上別具特色。
《澳門紀略》全書之末的《澳蕃篇》附有一篇《澳譯》,開篇稱:「(西洋人)居中國久,華人與之習,多有能言其言者」。《澳譯》看上去有些像是詞類的分類表,其實這是一篇用漢語標音,印光任和張汝霖用澳門當地人能言能聽西洋語之人的語言,以對音法表示常用的「西洋語」(即葡萄牙語)的讀法,例如「正月」一詞,西洋語Janeiro,對音法就譯成「燕爹錄」。《澳譯》詞匯表雖然並不完整,但可以讓我們了解18世紀的澳門葡語方言。
此外,《澳門紀略》亦保存了澳門文學作品,並注意到文學作品的史料價值。全書收入詩詞九十餘首,除印光任和張汝霖的詩作外,還有釋今種、釋跡刪、羅天尺、陳恭尹、梁佩蘭、王士禎、尤侗等人的詩詞,使與澳門有關的大部分詩詞得以集中保存,並可與歷史記載互相印證,成為研究澳門史的難得資料。
(本系列下期再續)
170_07.jpg 170_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