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頂櫳

2020-06-18 06:30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估算一件事情或者東西數量的極至,我們一般會用「最」,但地道的粵語就會用「頂櫳」來表達「最盡」或「極其量」的意思。但為何會用「頂櫳」?究竟「頂櫳」又係何物?
其實「頂櫳」一詞是來自粵劇術語,最原先的「頂櫳」只是講戲院滿座的意思,至於演變成「最盡」或「極其量」的意思,則是與另一個粵語詞彙有關,即「爆棚」。話說舊時,粵劇的演出,大致分為「戲院戲」和「神功戲」。「戲院戲」有固定的演出場地;「神功戲」則沒有,而是在那裏演出就在那裏搭建「戲棚」。演出粵劇的戲院會裝上「趟櫳門」,而「櫳門」指戲院大門。若然「座位票」售罄,院方會加賣「站立票」,但「站立票」是沒有售賣上限的,所以旺場時就會出現觀眾站貼「趟櫳門」的情況。這表示了戲院可容納人數已達至其「極限」。由於「頂」含有「極」的意思,所以有人叫這種情況做「頂櫳」。廣東人會用「頂」字來表示「緊貼」,所以有人誤以為因有觀眾的背部「頂」着「趟『櫳』門」而有「頂攏」這個講法。
至於「趟櫳門」到底為何門?其實早期南方的戲院,依照中國古老大屋的規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層堂座,並無二樓;堂座最前台上是銀幕(可以捲起,改做大戲的),台下便是兩排座位,中間有行人道,最後面便是入口,而入口處,有兩邊木堂櫳,即用圓木條做成的橫柵,好比現今我們新房子的鐵閘,晚間作防盜之用的。
當然,頂櫳是極限,那麼超過極限又謂何?在極旺的情況下,戲院還是會有少部分觀眾站出門外,即「過」(超越)了「趟『櫳』門」,這就是名副其實的「過櫳」了。日常生活中,「過龍」、「過咗龍」、「過曬龍」的用法與「過頭」無異。

趟櫳門(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