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長汽季業大幅反彈 績後股價升逾半成
  • Meta次季指引令市場失望 拖累股價大幅走低
  • 普拉達首季銷售增11.5% 奢侈品同業中表現突出
  • Spotify首季由虧轉盈 績後股價抽高一成
  • 平保首季盈利按年下跌 惟市場解讀仍然正面
  • ASM太平洋首季收入兩成 惟訂單反映復蘇信號
  • 市場觀望支持措施效用 港交所績前股價抽高
  • 茶百道掛牌表現滲淡 上市首日跌低招股價27%
  • 泡泡瑪特首季銷售增四成 帶動股價創逾一年新高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 Netflix打擊共享成效見頂 擬不再公布每季用戶數量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中芯中港股價天與地 科創板升兩倍 香港勁挫兩成半

2020-07-17 12:03








中芯昨日A股及港股表現截然不同。左一、左二分別是董事長周子學、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官網圖片)
繼華為事件後,中芯未來將獲更多中資企業訂單。(RTHK圖片)
高盛指中芯兩年後生產7納米晶片無難度。(新華社圖片)

中芯(0981)回歸A股取得理想成績,昨日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掛,股價爆升逾兩倍;港股市場卻出現了獲利回吐的「收割潮」,一度跌近三成,相對A股呈逾六成半大折讓,一周升幅全報銷,仍揸貨的股民遭損失。中芯亦自曝18項風險。(文:胡夢然)

昨日中芯港股市場急瀉確實令部分投資者出乎意料。英皇證券研究部總監陳錦興指,中芯股價大幅波動都有原因,市場憧憬科創版上市,所以股價炒上去,但到掛牌時就獲利回吐。

陳錦兴續稱,近日外圍科網股明顯獲利回吐,中芯自然要跟住跌,只不過昨日中芯跌幅咁大,還是令人意外,預計短期回吐壓力明顯。另外,半導體股份波動向來較大,投資者要慎防持股過高風險。

中芯成交多過阿里+騰訊

中芯昨天炒賣之熾烈匪夷所思,在港一天成交竟達到225.67億元,單一隻股份已佔去港股成交的十分之一,成為港股成交之冠。即使騰訊(0700)加上阿里巴巴(9988)昨天的總成交金額也只是222.2億元,可見中芯昨日的交投量是如何驚人。

中芯國際提到針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包括:目前公司最先進的14納米和28納米製程產品收入佔比較低,28納米製程產品產能過剩、收入持續下降和毛利率為負的風險。報告指,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開始量產14納米製程產品,收入為5,706萬元,佔比僅0.29%。

華為訂單轉到中芯

事實上中芯最大優勢是內地龍頭地位。繼華為事件後,中芯未來將獲更多中資企業訂單,如華為的相關訂單真的轉移至中芯代工,將刺激公司短中期收入增長;長線來看,中芯有國家扶持,資本市場亦有支持,投資者憧憬公司未來發展速度將大大加快。

高盛亦指對中芯高端製程有信心,雖然與台積電仍有差距,但兩年後生產7納米晶片無難度,到2024年更可進軍5納米,重申「確信買入」,目標價由23元升至42元。

市值可達一萬億?

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集資逾460億元人民幣,是近10年發行額最大規模的A股。早前有券商預期,公司短期市值可望最高升至逾4,800億元人民幣。長遠而言,國內晶片替代空間較大,中芯作為龍頭代工,在競爭實力提升下,市佔率有望提升。若以全球晶圓代工廠,市銷率平均估值4.88倍推算,中芯長期市值或可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

中芯的晶圓生產。(官網圖片)
「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

中芯創辦人是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張汝京幼時便隨父母由南京去到台灣。1970年,張汝京留學美國,後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工作。

在德州儀器期間,張汝京的老闆正是大名鼎鼎的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另一位對張汝京影嚮頗大的恩師是邵子凡博士,後者在當時是世界頂級的晶片工廠建設大師。

2000年,張汝京在上海創辦中芯國際。較低的辦廠成本加上政府支持,中芯得以發展。但風浪很快到來,2003至2006年,台積電先後兩次起訴中芯,認為他們侵犯台積電的技術專利及竊取商業機密。2009年美國法院判處中芯國際敗訴,張汝京宣布辭職離開中芯;中芯向台積電支付數億美元巨額賠償。

此後中芯管理層歷經幾次變更,直至2017年,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空降,任中芯聯合首席執行官,令14納米技術脫胎換骨,去年更進佔全球第五大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