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 AI智能客服應用 首階段支援八語
  • 講者倡善用科技 抓準客群需求
  • 宜昌參旅博會 冀與澳直航
  • 蘇率團參旅博會 推介文旅品牌
  • 休閒旅遊協會旅博會設展區
  • 旅局料“五一”酒店訂房近九成
  • 演藝之都展館開館 推特色藝文
  • 酒店協會旅博會展位 宣傳+配對
  • 旅博會開鑼 料3.7萬人次入場
  • (一家之言)青年提升技能 增擇業機會
  • 字節跳動:不賣TikTok

中概股回流能否支持港匯?

2021-03-22 06:35


    中概股回流能否支持港匯?

    一九年底以來,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11隻中概股陸續回流港股市場。近日,香港又再迎來兩隻較大規模的中概股,包括百度(三月十二日開始招股,集資239.4億港元),以及Bilibili(三月十八日開始招股,擬集資最多247億港元)。

    為何中概股相繼回流香港?由於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面臨退市風險,中概股被迫提早尋求後路,香港自然成為首選。首先,香港金融市場的基本面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其次,一八年四月港交所進行上市規則改革後,“同股不同權”公司能夠在港上市,而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的公司亦可以於香港作二次上市。這為中概股回流打下基礎。第三,香港對國內企業的情況較為了解,令這些企業能夠得到較合理的估值,並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例如,去年上市的網易及京東超額認購倍數分別高達360和179倍,並分別凍結超過2,000億港元。這增强在美上市中國企業回歸香港的信心。

    展望未來,除了以上因素外,恆指大改革,以及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被納入港股通的機會,也可能推動29隻潛在的合資格在美上市中國企業來港。假設集資金額為美國上市市值的6%,這些企業的總集資規模可能高達約3,068億港元。去年,9間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在港完成二次上市,集資金額佔香港新股集資總規模約34%,並幫助香港IPO市場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二。接下來,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流,可能令香港IPO市場保持活躍。

    不過,IPO的反應能否保持熱烈,仍取決於市場情緒。例如,近期關於中國監管當局可能打壓資產泡沫的擔憂,導致北水不斷撤離。同時,美國長債收益率的上升,亦對全球科技股造成打擊。因此,近日進行招股的中概股反應不算太熱烈,例如汽車之家的公開招股僅超購9.71倍。

    換言之,若市場投資情緒低迷,即使中概股回流,亦不意味着資金會大量湧入香港市場。因此,香港IPO市場活躍的同時,港匯料難重現去年般不斷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的光景,尤其是在目前港元供應(銀行體系總結餘處於歷史高位)大於需求(北水難重現年初景象,且港元貸款需求偏弱)的情況下。

    總括而言,本欄預期今年IPO市場暢旺及一些季節性因素雖可能支持港匯繼續於7.7500-7.8000的範圍內交易,惟港匯重試7.7500的機會不大。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