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聚合新聞
新聞
  • 金管局提醒市民提防陌生人士訊息及警惕偽冒銀行廣告
  • 【持續穩就業及對接1+4】 勞工局首四月協助逾四千人次就業
  • 2024年第1季就業調查
  • “水晶魚”民防演習27日舉行 “一戶通”將配合發送演習訊息
  • 市政署辦“有禮生活約章” 第二十九屆青少年學生書法比賽
  • 市政署公佈第一季食品常規抽檢結果
  • 紅街市回遷工作有序進行 爭取六月初復業
  • “水晶魚2024”颱風演習將於明(27)日下午進行
  • 【多措並舉促社區經濟】 “五一黃金周”前為北區添置打卡裝置引客入區消費遊覽
  • 廣州體育學院書記米銀俊一行到訪澳門理工大學促粵澳高等教育合作
  • 澳大教授桂長峰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澳門理工大學學生參加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實習收穫豐富
  • 【旅遊+會展】旅遊局在新加坡辦推介會 引東南亞旅遊休閒會展客
  • 衛生局接獲1例流感重症及3宗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
  • 藥監局聯同海關破獲網上非法售藥散貨點
  • 行政長官賀一誠與國家文旅部副部長張政會面
  • 身份證明局明起一連三天參展“第十二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
  • 市署查獲兩食品廠72包過期餡料 已勒命停產將檢控最高罰款60萬
  •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城與書》第36期出版
  • 大雨後海灘海域垃圾增加 海事局籲市民業界留意

接獲2例受關注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

2021-07-21 22:26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今(21)日表示,接獲2例受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

第一位患者為35歲女性,於7月18日出現左側面部感覺異常、嘴角歪斜,伴左眼瞼閉合不全,前往鏡湖醫院急診就醫,7月20日經該院神經科診斷為貝爾氏麻痺症(俗稱面癱),予以對症治療後已離院,無需住院。患者曾於6月21日接種第1劑國藥滅活疫苗。

第二位患者為60歲女性,於7月19日上午出現左側面部下垂和左眼瞼閉合不全,前往山頂急診就醫,診斷為貝爾氏麻痺症(俗稱面癱),予以對症治療後已離院,無需住院。患者於7月15日曾出現咳嗽、疲倦等症狀,曾於6月17日接種第2劑國藥滅活疫苗。

由於以上兩名患者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有關個案將交由“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作分析討論。應變協調中心強調,監測顯示本澳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出現的“面癱”發生率並沒有較一般人口發生率高。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貝爾氏麻痺症是由第7對腦神經(面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的一側面部肌肉突然無力或癱瘓。此病確切病因不明,多數病人在發病2周內開始恢復面部神經,多數病人在3至6個月內可完全恢復。類固醇治療可改善預後。貝爾氏麻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過去5年本澳3間醫院(仁伯爵綜合醫院、鏡湖醫院、科大醫院)每年就診的貝爾氏麻痺症的新發病人數佔人口的比例合共為10萬分之55至61,平均每月10萬分之4.5至5.1。而至昨(20)日,本澳已接種461,931劑新冠病毒疫苗,共接獲11例接種後出現貝爾氏麻痺症的報告,發生率為每10萬劑2.4例,低於一般人口的每月發生率。

應變協調中心重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有時序相關(接種“後”發生),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接種後不良事件,分別為由疫苗引起(例如接種疫苗後的紅腫、熱痛、過敏反應等)、焦慮等心理因素反應引起(與疫苗本身性質無關)、偶合事件(注射疫苗後剛巧出現其他疾病,即使不注射疫苗也會發生)、疫苗生產或使用程序錯誤(如疫苗製作、運輸、儲存過程,或接種過程失誤但與疫苗本身性質無關)、不確定性或需經過專家分析尋找原因的個案。

應變協調中心強調,接種後出現不良事件不等於疫苗的副作用,兩者是不一樣的,在專家未能判斷事件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之前,不能貿然判斷事件由疫苗引起。而且疫苗上市使用時會建立一個監測系統觀察。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亦有一套嚴謹程序和標準,包括事件的一致性、相關強度、特異性、時間相關性、生物合理性等。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開展,衛生局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由多個醫療專業範疇代表組成,當有接種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後,會分析及作出評估其因果關係,以加強澳門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監測和跟進工作。

政府消息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