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拿度羅馬賽苦戰過關
  • 黑熊友賽國籃勝負各一
  • 騎士炒綠衫軍扳平場數
  • 李俊霆網巡賽分站稱王
  • 泳總赴港戰長池計時賽
  • 賓菲加“樂”井下石
  • 甲足改制成效未定
  • 奧林比亞高斯發“維”闖決
  • 球壇動態
  • 曼城劫“富”志在必得
  • 利軍補時斬“馬”晉決
  • 曼城全“富”武裝
  • 般尼降班大“熱”

本地體育難吸引商業贊助

2021-08-18 06:35

    本地體育難吸引商業贊助

    東京奧運本月上旬曲終人散,不過奧運餘熱未消退,鄰近的香港近日就運動員培訓、資助等問題鬧得熱哄哄,再次引申出“有雞先定有蛋先”的問題。

    對於全職或半全職運動員的資助、“薪金”等問題,本澳與香港的政策大致相同。根據評核標準,基本資助均與成績、訓練時數等方面掛鈎,比賽限於某類亞洲賽、世界賽等,如早年的職業拳擊賽則不包括在內。所以部分項目,尤其較難取得成績的團體項目,運動員難以符合條件躋身“全職運動員”行列。

    縱觀歐美及亞洲部分地區,除了當地政府給予資金支持外,更重要是運動員及當地的體育會,能夠得到商業性質的贊助。例如美國、英國,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等,運動員即使在奧運上取得獎牌,當地政府給予的實質獎金其實不算多,因政府政策認為,當地商業機構同樣有義務支持體育、運動員發展。當地不少商業機構,亦樂意從場地設施、資金等多方面支持體育發展。

    要得到商業贊助,首要仍是有沒有商業價值,商業價值則視乎運動員名氣、成績來衡量。現階段來說,本地賽事、運動員的商業價值的確不大。欠缺商業性質的支持,又令體育市場難以進一步發展,相關問題實難以在短時間拆解。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