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李應林募捐資金在韶關建校復學

2021-09-23 06:30

澳門學生李應林系列之五
李應林募捐資金在韶關建校復學
本欄上期講到著名清末平民教育家陳子褒的學生李應林,在1937年6月,他接替嶺南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鍾榮光之位,成為了該校的第八任校長。之後,日本展開全面的侵華行動,局勢動盪。1938年10月,廣州告急,鑒於局勢危險,嶺南大學的董事會美國基金會鑒於學生的安全,要求學校停學,李應林置若罔聞,並發表題為《苦難中的新生》的演講,宣佈「母校屹立,風波不搖」申明「即使赤手空拳,也要保持母校生命之存在」。但是局勢再急轉直下,美國基金會再要求學校停學,就連廣州政府亦提出同樣要求。李應林仍然拒絕停學,向校董會提出搬校續教的想法,獲得校董會在自行處理好錢和搬校工作的情況之下可以作出同意。李應林於是到香港利用關係會見當時的身兼香港大學校長的港督,獲得同意借出課室辦學,此外,永亨銀行亦同意借出辦工地點讓嶺大辦公。於是李應林就順利辦好搬校之事。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嶺南大學在香港開學,當時九成的學生都到校上課。
嶺南大學搬到香港續辦了三年,李應林堅信中國人民抗戰會取得最終勝利,並安排嶺南大學農學院遷入粵北的韶關,一方面可以讓粵北的學生繼續讀書,另外若在抗戰成功後,可以迅速地返回廣州原校復課。1940年11月9日,嶺大農學院在韶關坪石新址舉辦開基禮,李應林在開基禮上呼籲:「內地切需高等教育,學生在戰時應受內地精神之陶冶。」此時的李應林恐也未料到,戰況繼續惡化,迫使嶺南大學在短時間內,又一次搬校,在粵北的叢山荒村中,開僻一個以教壇薪火,照亮全民抗戰勝利前的那段黑暗時期。
1941年香港淪陷,美國基金會汲取了之廣州淪陷時要求李應林停學被拒的教訓,於是不等待學校消息而直接宣佈大學停辦,亦通知在坪石的農學院停學消息,指美國基金會只繼續負擔農學院經費。嶺南大學在香港的教學被迫停學,而當時李應林因擔任過文化界抗日聯合會主席,發動過義賣、義演等為抗戰籌款,日軍將李應林的名字登上的通緝名單,李應林到處躲藏日軍的緝捕,後來終於偷渡逃離香港,到了坪石。
李應林逃離香港時,原打算先在坪石農學院落腳,於該學院設立復校籌備處,並繼續辦學。但是美基會向農學院說明只負責農學院的經費,那李應林在那復學就面對錢的問題。李應林又一次發揮他那解決問題的本領,他希望能盡快獲得資金,可以建校復課,他於是前往當時陪都的重慶找教育借錢,當時教育部同意可以批錢建校舍,但條件是要嶺南大學成為公立學校,這條件違反了鍾榮光和李應林希望學校獨自立自的做法,李應林謝絕了教育部的要求,正當以為絕望之際,他在留美時的同學李泰初知道情況,李泰初在中茶公司任職總經理,他建議李應林向中茶公司的貿易伙伴美商惠廉肯兄弟公司募捐,碰碰運氣,結果意外地獲募捐20萬元法幣,令建校有了著落。另外,李泰初又介紹了英駐華大使給李應林認識,當時英駐華大使知道李應林是嶺南大學的校長,甚為欣賞,並邀請他一同乘坐火車到桂林。路上大使瞭解到嶺南大學面臨的困難和這幾年來與香港大學合作情況,答應此行回國述職時,將建議香港大學在韶關的學生全到嶺南大學借讀,來爭取英援華會資助款項。此後,李應林又向一些華僑、富商如鄭壽芝,陳學譚等募得建校款項,令到建校復課得以有資金落實。李應林除了向各方募捐建校外,向各教會借地方,安頓來韶師生,並將復校籌備處也設韶關青年會內。上述的一切努力,都不經美國基金會所批錢而成功建校,迫得美基會不得不承認嶺大復校,通過美援華會把經費匯來,以維持對嶺大的管理權。

派來幫助嶺大修築新道路和校舍的士兵(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