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黑熊昊駿今演榜首戰
  • 郭墩鴻國際武術賽散打奪金
  • 聖日門敲“羅”衛冕等多陣
  • 歐冠盃U19值得觀賞
  • 曼聯碎“錫”返勝軌
  • 皇馬爭冠拒燒“蘇”
  • 紅軍爭標“頓”渺茫
  • 阿特蘭大意盃變“天”晉決
  • 忠靈會慶聯歡熱鬧
  • 熱火三分雨破綠衫軍
  • 室內跳傘發展可期
  • 澳科爭勝闖關“卡”
  • 麥斯獲選最佳進步球員
  • 祖傑入圍MVP三強
  • 澳門精武會早期交流活動
  • 獨行俠險勝拆快艇
  • 親子運動日下月動起來
  • 粵港澳醒獅賽周末以獅會友
  • 藍英92:88險勝加義之友
  • 龍獅運動薪火相傳

澳馬跑過40載

2021-12-03 06:35








    澳馬跑過40載

    澳門馬拉松今年步入第四十屆,賽事見證小城在祖國的支持愛護下迅速發展。這個最初祇有數百人參與的賽事,演變成有一萬二千人參與的國際盛事,儼然成為本澳其中一個體育品牌。

    本報記者  張嘉輝  莊偉豪

    二○二一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將於周日早上開跑,賽事舉辦至今已是第四十屆,見證着澳門的發展歷程。何永康從首屆的馬拉松工作人員,到今屆馬拉松組委會技術及上訴委員會成員,直言澳門馬拉松在數十年間變化很大,期望能不斷聆聽跑手們的聲音,完善賽事。

    首屆的澳門馬拉松由熊貓體育會主辦,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的澳門馬拉松則由雅典體育會接辦。直至田徑總會一九八七年成立後,田總正式接手主辦馬拉松。

    初期路線選擇有限

    與馬拉松一起走過這段歷程,何永康回顧過往的澳門馬拉松,坦言路線與現在相差甚大:“我在四十年前是熊貓體育會的短跑運動員,有幸成為首屆澳門馬拉松的工作人員,不知不覺間參與了四十屆的馬拉松工作。當年的澳門未有太多道路,跨海大橋更只得嘉樂庇總督大橋,導致馬拉松需要重複部分路線。但由於首屆參與人數只有數百人,加上本澳當時的人口及汽車不多,當年路線包括現今的文華東方、新馬路一帶。隨着社會發展迅速,人口及汽車增多,加上友誼大橋及西灣大橋相繼落成後,在馬拉松路線上的選擇自然變得更多。”

    九七起增半馬迷馬

    “過去澳門的馬拉松項目只有全馬,但在一九九七年有新搞作。當時澳門運動場開幕,全馬暫停一屆,改為半馬外,更在比賽期間於運動場內舉行國際田徑邀請賽,是本澳唯一一次同時舉行馬拉松與田徑比賽。一九九八年則復辦全馬,並加入半馬及迷馬等,參與人數不斷上升。”何永康補充。

    路線規劃最傷腦筋

    本澳馬拉松過去曾“跑入澳大”,亦嘗試過不同路線。何永康直言,規劃路線困難重重最苦惱:“澳門道路相對較少,工程又多,加上路線不能堵塞機場、碼頭等口岸,並考慮救援車,避免重覆太多路線等。曾嘗試過跑入澳門大學,但有跑手反映跑至隧道期間,由於人數較多導致呼吸困難,加上道路較少等,最後祇能放棄這條路線。因此,規劃馬拉松的路線不是易事,但在體育局統籌下,工務部門得知馬拉松在十二月初舉行,會讓道路工程盡量提前完工,倘未能完工,則提前鋪平道路,讓我們能順利舉行。”

    轉眼間便四十年光景,何永康見證着澳門馬拉松的發展,他期望賽事在未來能越辦越好,也期望能吸收外地馬拉松的優點,讓本地的馬拉松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