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財長:必要時保護銀行存戶
  • 瑞信遭收購 料裁數萬人
  • 避險情緒降溫 歐元大幅反彈
  • 市場不確定性增 金融市場波動
  • 去年灣區經濟總量逾13萬億
  • 歐美銀行爆煲 澳金融業衝擊微
  • 今年內地經濟增長或破六
  • 高盛:保持超配中國股票
  • (一家之言)防外圍暗湧 穩市場信心
  • 疫後復常 澳企北上插旗添信心
  • 上季澳人網購中位數升54%
  • 港股升332點 觀望美議息
  • 光大銀行澳分行開業 顯商投優勢
  • 聯合聲明八次點名美國
  • 中俄八方向深化經濟合作
  • 中俄共護國際能源安全
  • 多盤齊開 成交量增五成
  • 利好不斷 住宅成交量增
  • 核戰打不贏也打不得
  • 習近平結束訪俄抵京

(一家之言)配合國家防疫 通關促復甦

2021-12-06 06:35

    配合國家防疫  通關促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百分之五點九、明年增長百分之四點九,但最新變異毒株在各地蔓延,將可能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疫情反覆,經濟復甦一波三折,“變化”已成疫下常態。疫情持久戰不見盡頭, 投資者、消費者的信心低迷。本澳經濟雖已脫離“最壞時刻”,惟復甦任務艱巨,早前連番疫情令黃金周願景落空,對外開放的計劃亦不斷延後,團客、網簽開放無期。最近,在珠澳通關放寬,客量回升,各方關注港澳放寛通關何時提上日程之際,海外傳來新型變種病毒肆虐、內地現個別確診個案、本澳博彩業震盪等因素,為市場增添陰霾。

    社會運作在疫下不斷轉變,各界紛紛增強應變能力,像加速發展網購,外賣平台、電子支付、網上會議等走向成熟。企業層面為應對疫情開源節流,急拓生意渠道;消費者在經濟波動、就業前景不明下量入為出,積穀防饑,冀度過難關。

    疫情衝擊下,危與機並存,各行各業積極思考轉變創新,提升競爭力,但在需求低迷、通脹升溫等背景下,須警惕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風險,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同時,緊貼內地政策風向,積極融入內循環、雙循環政策,更要主動配合內地防疫政策,才能看到曙光。

    目前,本澳經濟極度依賴服務出口,憑着年底連場盛會,旅遊業再度回暖,有助刺激經濟。但要保持復甦,須緊扣內地防控政策。如今內地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有效抑制疫情大規模爆發,社會經濟運作大致正常,雖有零星個案反覆,惟市場普遍對內地經濟樂觀,復甦趨勢不變,外界已預期今年中國GDP增速達百分之八,全球少有。

    今年本澳整體經濟基本已定局,各界均認同只有與內地保持正常的人員流動,才能穩定市場信心,否則復甦無從談起。如今各方爭取內地、澳門與香港有序恢復免隔離通關,明年經濟大機會穩步向上,企業才能釋放潛力和動能,加快刺激經濟增長。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