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青苗足球賽日前舉辦
  • 居里獲關鍵時刻球員獎
  • 金塊三破湖人叫餬次圈
  • 紅牛總監疑離隊
  • 體壇快訊
  • 全運+賽車打造體育之城
  • 澳科碌“卡”鎖首循環冠軍
  • 萊比錫爭四贏“多”仗
  • 黑熊104:90破昊駿
  • AC爭次“婦”戰難免
  • 馬體會反彈唔容“爾”
  • 曼城四蛋送“禮”升次席
  • 沙維急轉彎續教巴塞
  • 利物浦爭標保“韋”戰
  • 黑熊昊駿今演榜首戰
  • 郭墩鴻國際武術賽散打奪金
  • 聖日門敲“羅”衛冕等多陣
  • 歐冠盃U19值得觀賞
  • 曼聯碎“錫”返勝軌
  • 皇馬爭冠拒燒“蘇”

澳門體育產業發展策略芻議

2022-08-10 06:35


    澳門體育產業發展策略芻議

    1.體育產業佔國民經濟一席之地

    國家“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指出,中國體育產業未來五年目標是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人民幣。二○一九年,內地體育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體育產業佔GDP比重普遍處在2%至4%之間,甚至超過汽車、科技、高等教育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體育產業具多重經濟效益。一方面,可聯動本地優勢產業,有效促進產業多元;拉動體育基建投資,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提升體育旅遊效益,擴大旅客消費板塊。另一方面,助力澳門文化交流基地建設,打造全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活力。澳門是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盛事之都,每年舉辦國際馬拉松、帆船錦標賽、格蘭披治大賽車等知名度高的體育賽事,體育產業又是環保綠色產業,整體形象正面,發展後有條件成為澳門另一張獨特而亮麗的名片。

    回歸以來,澳門在體育事業與體育旅遊上投入了不少資源,曾成功舉辦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等大型體育盛事。此外,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已成為澳門城市品牌活動。澳門體育產業已有一定積累。

    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把體育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二○二五年將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澳琴兩地正在形成文、體、旅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澳門體育產業發展將迎來巨大機遇,但亦不免面對挑戰。在新形勢下,本文淺談澳門發展體育產業的經濟效應及存在問題,期望進一步提出發展策略和相關建議。

    2.體育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澳門發展體育產業具有“一國兩制”、中西文化交匯、自由港等基本優勢,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誠然,與外地比較,澳門拓展體育產業仍面對以下問題:

    市場狹小,欠完整的體育產業鏈。從國內外的發展經驗看,體育產業包括多個主體產業和相關產業。主體產業包括體育競賽、訓練、健身、娛樂、諮詢、培訓等,相關產業包括體育用品市場、體育場館經營、體育文化、體育傳媒、體育中介、體育資本市場和體育博彩等。由於澳門本地體育賽事以業餘為主,澳門工業亦日漸式微,並不具條件發展職業聯賽轉播及體育用品製造等體育產業領域。短中期較難形成完整體育產業體系,不利做大體育市場。

    缺乏頂尖職業運動員及相關專業人才。由於本地體育市場小等因素,澳門運動員很難以體育職業維生,大多數以“半職業”或業餘形式堅持運動員生涯。儘管政府已不斷完善“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但計劃申請門檻較高,例如要求在國際賽事上有排名成績,資助力度也難以長時期支持運動員日常生活。此外,澳門缺乏頂尖的職業運動員,導致相關專業人才亦變得匱乏,例如教練、訓練員、裁判員、體育技術人員等人才不足。

    體育設施難符合高水平職業賽事的要求。雖然澳門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場地去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但客觀而言,澳門地小人多,澳門體育場地資源確實存在不足。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地區之一,建造體育場地的成本較高,不利於體育場地數量的增加。現有的體育場地雖然部分達到辦賽的基本標準要求,但與高水平國際職業賽事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不利引入國際性賽事落戶澳門,硬件設施局限了澳門體育經濟的壯大發展。

    此外,澳門居民較少有定期花費購買高價體育賽事門票的習慣,本地體育粉絲圈規模亦不大。

    3.澳門體育產業發展策略

    當下的澳門體育產業發展根基依然薄弱,今後必須找準發展策略,方可逐步走出可持續發展、符合澳門特色的體育經濟發展道路。在這思路下,具體建議採取以下四個發展策略:

    策略一是以“旅遊+體育”,豐富世旅休閒中心內涵。後疫情時期的澳門綜合旅遊業急需吸引優質旅客、延長旅客逗留時間,以推動整體經濟復甦,若以“旅遊+體育”舉辦不同主題旅遊體育活動作招徠,可助力旅遊業升級轉型、創新發展。

    策略二是以體育與重點產業板塊融合發展,產生乘數效應。體育產業可成為澳門經濟走向適度多元的載體,未來應在會展商貿、文化創意、大健康、高新科技、教育培訓等重點產業中注入體育元素,澳門會展、美食、文旅活動等均可與體育元素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使體育與新興產業板塊融合發展,產生乘數效應。

    策略三是以大灣區為內聯市場、葡語系國家為外拓抓手,延伸澳門體育產業鏈。澳門自身的土地、人口和市場有限,需通過區域合作,發揮國家雙循環交匯點的優勢,把澳門體育產業鏈延伸至深合區及大灣區。發展體育產業既可擴展中葡平台的功能,也助力打造“一基地”,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合作。

    策略四是建立特色體育賽事IP,逐步培育體育粉絲消費群體。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體育賽事IP是體育IP中最核心的資源,優質、鮮明、具特色的體育賽事IP可以衍生出體育培訓、體育經紀、體育旅遊、以至影視、智能技術等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延伸產品的增值,有助擴展澳門的體育消費需求。因此,建議澳門加快建立特色的體育賽事IP,以此打造城市品牌,培育壯大體育粉絲群體。

    4.發展體育產業的具體建議

    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寬廣,與澳門新興及重點產業聯動發展的空間較大,可配合澳門的經濟發展定位,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突顯文化交流合作基地作用。綜合外地體育名城經驗和澳門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第一,引入及鼓勵私營運動商業投資項目進駐澳門。建議澳門招攬有潛力的運動商業項目進駐澳門,提供一站式服務、稅務優惠等便利措施,打造集聚購物、體育、零售、體驗、家庭活動等元素於一身的運動商業綜合體,豐富本地旅遊資源。第二,打造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職業體育品牌賽事。鼓勵具代表性的體育俱樂部進駐澳門,於澳門定期組織具影響力的明星賽、職業賽、季度賽等賽事。賽事活動期間,鼓勵業界引進各種規模的粉絲活動,藉此開拓更多體育客源。第三,於本地體育活動、體育相關主題博物館、體育設施中注入更多商業元素。第四,推動休閒體育元素與博企設施的有機融合,鼓勵博企設置以體育運動為主題、應用VR/AR技術、大眾及旅客可參與的沉浸式體驗設施或互動遊戲,增強旅客的旅遊觀賽體驗,同時通過夜間體育賽事帶動發展“夜經濟”,增加旅客在澳消費。第五,研究在新城填海區或原逸園賽狗場等土地上興建“澳門體育城”綜合體,其可作多項室內運動培訓用途,招攬國家退休體育健將來澳參與體育教育工作,作為澳門體育教育的一大亮點。第六,打造澳門特色體育活動IP,鼓勵以澳門體育文化為題材的各類影視作品、體藝表演、紀念品、郵品、桌遊等創作和展示發行。第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澳琴體育項目“一賽兩地”、體育旅遊“一程多站”等,為澳琴間兩地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創造平穩發展環境,進一步共享澳琴間的體育客源和配套資源。

    誠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為澳門體育產業帶來一定不確定性,政府既要嚴格做好澳門防疫抗疫工作,也要為各大體育盛事做好各種預案,務求為體育產業創造穩定的發展環境。年底前政府將批出新的博彩專營權,期望政府嚴格把關,甄選願意為包括體育項目在內的非博彩元素切實投入和勇於創新的經營者,推動企業和市場的力量,帶動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

    當前,體育產業正處於區域合作與競爭並存的時期,大灣區體育產業的合作機遇大於同質競爭,只要互補長短,可做大市場蛋糕,實現共贏。時不我待,當下澳門需用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品牌,着力克服體育產業存在問題,抓準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力點,乘着粵港澳聯合舉辦全運會的東風,落實好澳門“二五”規劃的工作部署,結合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力量,尤其橫琴深合區的政策優勢,培育具澳門特色的體育產業,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新的支撐力量。

    創研會監事  靜    楓

    經濟學會會員  天    燁

    創研會副理事長  曾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