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總文康部會員遊新會
  • 菩提禪院浴佛法會祈福消災
  • 新聞特搜
  • 閩澳文化交流團拓眼界
  • 澳青哈爾濱考察智能化釀酒
  • 澳青認識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
  • 東井圓佛會浴佛法會派米
  • 視助會辦母親節音樂會
  • 助殘日嘉年華明舉行
  • 自閉症協親子遊橫琴
  • 佛誕節祈福會願民心康泰
  • 社研會關注長者安寧照顧
  • 亞太區天主教童軍來澳朝聖
  • 婦聯赴澳大講解催眠治療
  • 研照顧者津貼擴受惠
  • 宣城副市長訪閩台總商會
  • 新時代列車“澳門號”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 講座邀女企業家分享心得
  • 三明政協主席訪客屬總會
  • 食店涉假聘用三人法辦

澳生內地文化實踐收穫豐

2022-08-30 06:35










    澳生內地文化實踐收穫豐

    【本報駐北京記者鐵怡廿九日電】二○二二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閉幕式暨“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機遇”港澳學生實習成果分享會,已於廿六日在線舉行。各主辦單位、實習機構及參與文化實踐的港澳學生共計一百餘人出席閉幕式暨分享會。四位參與文化實踐活動的澳生展示實習成果並分享活動感想,一位澳生圍繞“我與回歸後的香港(澳門)共成長”主題展示作品,實習機構和主辦單位代表也分別發言。

    善用優勢發展

    當日線上分享會中,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的在線實習生、來自澳門理工大學的楊庭津,就實習期間主辦方組織的“我與回歸後的香港、澳門共成長”作品徵集活動,分享一篇作文,題目為“見證澳門特區與祖國緊密相連”。楊庭津說,希望大家能跟隨自己在字裡行間內感受澳門特區與祖國共同成長的記憶與變化。文章分四部分,分別點出“教育必須引起重視,深入國情教育開展是關鍵”、“澳門社會離不開祖國的關懷與支持”、“充足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進一步令澳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幾大重點。楊庭津認為,祖國給澳門帶來很多優惠政策,澳門青年更要妥善合理使用,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更好地立足於這片沃土之上,為建設好澳門與祖國貢獻力量,見證澳門特區與祖國緊密相連。

    實習導師專業

    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澳生楊佩君,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線下實習接近一個月。她分享活動感想時表示,自己在非遺區工作,同層還有很多不同中國文化課程,讓她深切體會到了中國五千年傳承下的手藝,才能讓如今中國人有如此強大的文化自信底蘊。“我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很佩服他們專業、敬業的精神。謝謝相關老師讓我有一個難忘充實的暑假。”

    文物開拓眼界

    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碩士研究生何曉桐,實習崗位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聞傳播處融媒體中心擔任文物活化助理。線上實習期間,主要圍繞國博官網“雲端國博”大本營,對“保管”欄目下的文物圖作校對工作,還有文物介紹的英文翻譯。除了實習外,國博其他老師也提供一些線上活動,如精選並分享了許多國博的紀錄片、雲展覽、線上講座、接力活動等,還郵寄實習紀念禮物。雖然是線上實習生,但她在線上交流的時候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並開拓眼界,並期待未來再可以到國博交流學習。

    天文引人入勝

    澳門大學的鄭兆童,實習崗位是中國科學技術館的教育活動開發與執行,負責英文翻譯部分。認為科學天文普遍讓人聯想到冷冰冰,但其實也可以很浪漫,於是在翻譯中以介紹科學天文的浪漫之處來吸引大家觀看,在趣味中學習知識是中科館教育開發與執行應該要做到的事情。指出是次實習是一次寶貴經驗,自己不僅幫助檢驗一些影片的英文,也翻譯完整的影片文本。

    了解文化底蘊

    澳門大學畢業生陳靜儀,實習單位是中國美術館的民間美術部。她表示,感謝活動帶給自己新的體驗,也了解我國文化的底蘊風貌。她主要工作有整理民博建館歷史和外展資料,以及籌備一個小展覽。雖然時間匆匆,但也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專家給的寶貴意見和時間。希望未來有緣親身參訪中國美術館。她表示,自覺對國家文化認知並不是很深,是次活動機會難得,可以深化自身對我國深厚文化底蘊的了解,“讓我可以為澳門‘一平台,一中心’發展定位上盡綿力,發掘並傳播澳門更多被埋沒但充滿價值的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