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銀娛歡迎摩納哥政要來澳訪問 支持深化兩地交流
  • 澳門國際銀行與澳門中華教育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非澳門支付寶亦可掃碼搭巴士 首日逾三千人使用 旅客讚方便
  • 第12屆旅博會周五開幕 身份證明局一連三日參展
  • 澳門電訊率先應用5.5G多網融合專線技術 全力保障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通訊服務及網絡安全
  • 「珠海-澳門-遵義」就業新通道 新濠美高梅等澳企赴遵義攬才
  • 《未來的希望》音樂會7月13日舉行 澳門樂團公開招募青年演奏者
  • 春季塔石藝墟本周四至日續辦 逾200攤位展多元創意產品
  • 賀一誠:認真落實部長級會議各舉措 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與交流
  • 葡語國家代表認同中葡論壇作用 讚揚澳門助力外企拓展內地市場
  • 活化草堆街經濟 打造當區特色
  • 菩青茶檔重溫舊式茶樓情懷 懷舊賣物會促長幼共融
  • 晤葡經濟部長佩德羅.雷斯 特首冀葡企拓澳門及深合區投資
  • 匈牙利指揮家法國女鋼琴家聯袂獻藝 澳門樂團《致敬拉赫曼尼諾夫》下周六上演
  • 為澳門多元文化建設獻力 澳門緬華潑水節嘉年華開幕
  • 第24屆澳門傢俬建材博覽SELLING SHOW 暨第8屆澳門網上購物嘉年華開幕
  • 金沙中國首季轉賺2.97億美元 淨收益總額按年增42%至18億
  • 旅遊局赴青島辦路展拓客源 送特價機票吸引居民來澳旅遊
  • 澳門乒球世盃「加映」 迎接巴黎奧運倒數100天
  • 開啟亞太地區體育盛事新篇章 FAI室內跳傘世界盃在澳首辦

文物缺乏保育釀安全隱患 三團體促保下環圍里文化

2022-09-19 12:01


近期發生多宗舊樓外墻剝落事件,對居民構成安全隱患。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員高勝文、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德勝對此表示關注,他們一行到下環考察歷史建築文物,並提多項建議促保育下環圍里文化,以保建築文物及居民安全。

高勝文考察後表示,圍里乃昔日華人居住的地方,代表著昔日居民的生活習慣和聚居特色,常見有牌坊、過街樓、公共生活空間及水井等生活設施,形成自給自足的社區。現時,澳門以圍或裡命名的街道共353條,隨著社會發展與保育工作缺失,具歷史價值的圍里日漸減少,只剩約20個,而圍里內的建築文物總數剩下不到200幢,其中,下環圍里較多,如幻覺圍、南巫圍、六屋圍、鳳仙圍和光復圍,當中的光復圍具百年歷史,由兩排共40多幢樓房組成,為澳門現存最大的圍里建築群。

他對現時圍里建築文物因缺乏保育而日漸減少感到憂慮,認為文物保育應具前瞻性及預防為主,而不是側重於事後補救。就日前當局對光復圍的保育意見,他認為有優化空間,除保留臨街立面及屋頂特徵外,可結合人才培養、借鑒外地經驗、利用科技、系統研究、加強宣傳教育、訂定保育標準等方式保育圍里文化。又建議當局適時審視文物保育政策,並與社會各界保持良好溝通,廣泛聽取意見,全面加強文物保育工作。

陳溥森指出,當局在規劃文化遺產保育時,應結合城市規劃,做好協調工作,平衡各方利益通盤考慮佈局。但有關工作總是缺乏一套完整方案,而習慣「斬件」分碟出台,顧此失彼。認為現時孤立地單項保育光復圍,沒有其他相應配套,純屬只是保護殘舊建築物的外殼而已,不能物盡其用在其他方面發揮效益。況且光復圍的面積有限只有2017平方米,扣除應騰空歸入國有公產用於街道用途的近50平方米面積,重整後的土地不足2千平方米,難有大作為。

他表示,光復圍保育完全可以結合下環區的優化工作予以一籃子規劃,希望當局積極採取措施保護好文化遺產,結合旅遊推廣,盡量還原歷史樣貌,努力保留下環的生活肌理,激活舊城區。建議充分利用媽閣廟前地和司打口休憩區的空間,增加綠化範圍和改善活動設施,根據海濱長廊「南岸計劃」,利用漁港重現、圍里追憶、廟宇文化等元素,把沙井天巷、河邊新街沿岸與福隆新街、阿婆井、鄭家大屋、綠豆圍和媽閣廟等景點串連一線,打造「內港風情」深度遊項目,藉此帶動旅遊發展,激活舊區經濟,助中小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

陳德勝指,現時本澳被評定的歷史建築文物,已由《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前的128項增至159項,反映了整體文物保育意識提高。但現時文物保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和長遠規劃,導致部分文物屢遭破壞。以下環區為例,除鄭家大屋外,其他歷史建築文物缺乏保育,多年任由其破壞,出現窗戶鬆脫、外墻剝落、雜草叢生、植物侵害建築文物結構等,構成衛生與安全隱患,有的漸成危樓甚至倒塌,認為當局在保育上應更「主動」。

此外,當局應汲取鄰近加思欄馬路一段古城牆六月上旬倒塌事故的教訓,事故最終調查報告指,私人地盤監測方案對古城牆的保護和監測為一無效監測系統,並指出專科大樓地盤未有做好開挖範圍土體的防護和排水,這說明監測不當,保護古城牆不力,是對世遺不負責的表現。他冀望當局日後加強監測工作,擴展監測範圍,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並適時公佈文物保育計劃,讓公眾能共同參與監督及瞭解保育狀況。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