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國際
  • 財經
  • 娛樂
新聞
  • 香港八間資助大學聯合到訪印度招生
  • 永明金融亞洲發佈財務抗逆力指數報告:香港千禧一代財務知識最豐富,但少數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 友邦香港整體強積金基金1年、3年及5年簡單平均回報於所有強積金服務供應商中排名第一[1]
  • 卓健醫療以大眾健康和福祉為本 積極與「醫健通」建立互通
  • 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成就大獎 2023/2024 正式接受報名 創新可持續發展及有效風險管理
  • 主打健康飲食文化的Cafe Bonita矚目登場
  • 【全新一期7仔yuu印花獎賞】一買即儲 儲夠即賞
  • 恒生乒乓球學院2023年畢業典禮 香港代表隊與乒壇年輕新一代攜手登場
  • 友邦香港及澳門推出三大全方位創新健康方案
  • Mox推出創新服務的速度及廣泛產品範圍 被譽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數碼銀行之一
  • 勝利證券成首批比特幣、以太幣現貨ETF中 唯一接受實貨申購之參與證券商
  • 亞洲塑橡膠工業展覽會 Asian Plastics & Rubber Industry Online Exhibition 2024 盛大展出
  • 《2024年度卓越創新企業大獎》
  • 《2023年度創新品牌領袖大獎》
  • DFI零售集團發表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於可持續發展和ESG領域中取得顯著進步
  • NEOM歡迎業界領袖和投資者出席《發現NEOM》中國之旅香港站
  • 「澳門銀河」特別呈獻一系列兒童互動娛樂體驗,傾力打造穿梭自然與科學、結合趣味與知識的親子遊樂及度假熱點
  • 釋放可持續影響力:畢馬威中國發佈年度ESG報告並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ESG生物多樣性先鋒企業榜單」項目啟動儀式
  • VT Markets 發表研究報告,探討比特幣減半將至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 大新銀行贊助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推《SME ESG約章》2024 助中小企參與可持續經濟轉型 提升營商競爭力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公布最新中學生可持續消費習慣調查 可持續消費的態度普遍不夠積極 認識有待改善 實踐不甚熱衷

2022-09-20 18:00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9月20日 - 可持續消費是全球關注的議題,對人口密集而且天然資源匱乏的香港尤為重要。青少年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他們的態度和行為更有關鍵性作用。政府上世紀末把「可持續」的概念納入施政議程,多年來透過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學校和社區等層面,向大眾推廣和教育可持續消費的理念和實踐方式。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透過「賽馬會公平貿易學校獎勵計劃 2019-2022」向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他們的可持續消費習慣和日常生活中實踐可持續消費時所遇到的障礙。左起: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項目主任鄭樂怡、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張一心女士、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學生事務主任及公民及社會發展科老師何喬翹女士和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中六同學余致遠。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透過「賽馬會公平貿易學校獎勵計劃 2019-2022」向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他們的可持續消費習慣和日常生活中實踐可持續消費時所遇到的障礙。左起: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項目主任鄭樂怡、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張一心女士、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學生事務主任及公民及社會發展科老師何喬翹女士和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中六同學余致遠。

為了解和分析中學生對可持續消費習慣的認知,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透過「賽馬會公平貿易學校獎勵計劃 2019-2022」於今年1月15日至2月14日進行一項中學生可持續消費習慣調查,通過網上平台,以及發送給參與該計劃的中學同學,並成功收回628份有效問卷。

中學生對「綠在區區」和回收車服務的認知欠理想

研究發現,93.5%受訪者能正確指出區內設有基本的回收設施,如三色回收箱、舊衣回收箱和電池回收箱等。然而,受訪者對「綠在區區」和回收車服務的認知則欠理想,僅分別有31.8%和18%表示其社區有該設施,這反映政府對「綠在區區」宣傳不足,這亦可能由於社區可持續設施不足,因目前18區中仍有7區尚未設置固定的回收環保站。

超市購物以價錢為最大考慮 約半數受心癮驅使消費

在消費前的行為和認知上,調查數據顯示96.2%受訪者到超市購物時,均會以價錢合理性來決定會否購買某產品,不過產品物料是否對環境友善、生產過程對生產者或環境是否友善、包裝可否回收,以及公平貿易認證,分別只得21%、18.6%、15.6%和16.6%的關注度。至於分辨消費行為是否符合可持續模式,當中75%受訪者選擇價錢,其後依次為健康(59.7%),環保(52.4%)、原材料(41.4%)、包裝(40.9%)等。受訪者中約半數人(48.4%)認為自己受心癮驅使消費,有44.7%受產品多元吸引,41.4%認為透過購物可獲得滿足。

綜合上述數據,受訪者偏向把產品價錢和可持續消費模式掛鈎,反映對可持續消費模式的認識有待加強,行為仍不夠堅實,較少考慮到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善、採集原材料時對破壞生態環境以及過度包裝等問題。假如受訪者以為可持續性是指個人經濟層面,那更是⼀種謬誤。自新冠疫症爆發以來,大家減少外出 ,轉為在網上購物,⽅便快捷的網購對於中學同學來說,是⼀個誘惑和挑戰,家長應該多加關注,幫助中學⽣們控制自己的心癮,提醒他們不要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要分清需要和想要的問題,在有需要購物時,更必須考慮環境保護、公平貿易等各項因素,培養⼀個可持續消費的習慣。

少於一成表示回收廚餘 超過四成誤以為油漆罐可回收

受訪同學表示回收最多的是個人物品(例如衣服),達75.6%; 回收其他物品的實踐則不太積極,如家居大型廢物是39%,食品包裝是36.5%,非食品包裝25%,日常家居消耗品是 22.1%,而廚餘則只有9.7%。

此外,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會在家中實踐回收,而在居住的社區回收則有43%。33.6%受訪者表示在街上會回收用完的物品。然而在學校實踐回收的數字僅有26.3%,而郊外則低至20.2%。

對於可被回收物品的認知,受訪者整體上是有認識的,但仍有一些謬誤,例如: 42.4%認為油漆罐可以回收,事實上油漆罐與其他化學容器⼀樣是不可回收的;此外,有兩三成同學錯誤理解熱能感應紙質的收據、便利貼和保溫袋是可回收。

整體而言,受訪者消費後的可持續行為有待改善,調查顯示逾半人一星期以上才回收一次,或者從不回收。在認知與行為差異上,生活忙碌、回收過程繁複、附近缺乏回收設施等,都是阻礙回收的原因。

受訪者認為政府可採取行動,鼓勵市民回收

最後,不少受訪者建議政府採取具體的措施以鼓勵市民回收,包括增設更多入樽機,提供經濟誘因(67.4%)、從教育入手向學生教授回收的重要性(63.7%)、與區議員合作改善各區回收設備(50.3%)、立法規管市民回收(35.7%) ,以及訂立具阻嚇性的罰款條例(21.7%)等。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張一心女士表示: 「是次項調查發現中學生對可持續消費的態度普遍不夠積極,對可持續消費的認識亦有待改善,在實踐方面也不甚熱衷。從調查搜集到的資料分析,政府可加強宣傳以及投放更多資源予校方作推廣之用。在社區內,政府若能增加回收設施、加強流動回收服務,令回收更快捷省時,可鼓勵中學生實踐可持續消費⾏為;在校內,校方可推行學習與實踐並重的教育方法,讓師生⼀起實踐回收,幫助同學認識得更深更廣,和培養可持續消費的好習慣。」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MediaOutReach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