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2-10-11 06:35




    應對世界百年大變局

    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編者按:中共十八大至今,無論是國際戰略環境還是國內社會經濟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共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當下。那麼,已經慶祝過百年誕辰的中共,在這十年間是如何帶領中國,應對這前所未有之內外變局呢?從即日起,本報將以五個版面的詳實內容,回顧、觀察中共這十年,如何應對國際環境劇變、如何以反腐來實現自我革新、如何迎接生態惡化、氣候變化等全人類挑戰、如何破解減貧共富等世紀課題、如何在科技領域引領全人類探索未來。

    月前,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成員國領導人簽署並發表了《撒馬爾罕宣言》,各方重申共同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外交理念再一次被寫進區域和國際組織合作文本中。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寧表示,這表明中國的一系列外交主張和倡議正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接受、認可和期待。

    利益共生權利共享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基於這兩點重要判斷,中國提出了一系列外交願景和倡議,推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行動。二○一三年三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二○一七年一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時闡明,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二○二一年十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紀念會議上,習近平進一步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提出兩大倡議

    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相呼應,二○二一年九月,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二○二二年四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二○二二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前者聚焦國家間和各國內部日益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後者意在解決全球日益擴大的和平赤字和安全困境,是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提出的系統性治理方案。

    中國主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共鳴和共振。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二○二○年在全球廿二個主要國家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海外受訪者認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個人、國家、全球治理的積極意義。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娜 · 穆罕默德表示,聯合國歡迎並支持全球發展倡議,相信倡議將助力國際社會踐行“不讓任何人掉隊”的目標。上合組織副秘書長洛格維諾夫認為,全球安全倡議與上合組織的目標相契合,將為消除國際衝突根源、實現世界長治久安作出重要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譜系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和文化”,也蘊含着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西方一些國家違反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原則,推行人為的斷供、脫鈎,推行本國至上、冷戰思維,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好,甚至朝向不可逆的方向。中國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世界好了,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了,世界才更好,這是辯證關係。“所以,中國作為世界發展變化的最大自變量,從自信到自覺,積極主動地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更希望把世界的政治生態環境變好。”

    外交實踐立己達人

    這十年,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外交實踐“立己達人”。物質層面,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沿線國家合作,幫助相關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和民生。截至今年五月,中國累計向一百五十三個國家和十五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廿二億劑新冠肺炎疫苗,並向多個國家轉讓技術並合作生產疫苗,致力於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疫苗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中國宣佈免除十五個非洲國家到二○二○年底的無息貸款。中國是二十國集團(G20)成員中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今年八月,中方又宣佈免除非洲十七個國家廿三筆無息貸款。中國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碳達峰、數字化與綠色轉型。

    在制度層面,中國提出一系列創新機制,並積極參與、推動國際合作。創設亞投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決策由集體討論、民主協商而定,無論經濟體量大小,都有發言權;提出“金磚+”機制,讓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得到“金磚”紅利;提出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立絲路基金,提出“一帶一路”綠色投資規則,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達成,並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談判。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外交的理念和實踐也體現中共的宗旨和原則。”王義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