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董軍出席上合會議籲構建更趨完善合作機制
  • 議員倡加強文遺宣教推廣工作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百無一用是書生

2022-11-10 06:30
相信大家從小聽從父母說話,要勤力讀書大個方能出人頭地,然而在舊時,讀書人多數自嘲「百無一用是書生」,後來此話用來諷刺書生除了讀書外,便無其他才能,更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
其實此話是出自清朝黃景仁的詩詞《雜感》,「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此詩首聯和頷聯都表達了一個意思,滿腹才華卻考不上功名,情緒低落,獨自飄零。當時17歲的黃景仁對未來充滿夢想,但現實中內心充滿悲苦,於是寫詩抒發胸中不平之氣。發完一通牢騷之後開始說「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當中「十有九人堪白眼」可見當時文人有多不受百姓待見,也有說此話對官場中人投以白眼,說穿了,這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少年郎自嘲自諷的話,也就是一時氣話。但不難看出,黃景仁說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只不過是他對自己遭遇的不滿,對自己的一種諷刺罷了,而不是被人們所誤解的讀書無用觀。
然而此話一出,便被流傳成讀書無用的代言詞。我們可以從古代一般人晉升的途徑說起。在古代想要晉升上層建築,途徑不過出身貴族世家、沙場軍功以及科舉考試,出身貴族世家這就不談了,而靠軍功換取晉升大多自戰國時期的秦人尚武開始,但自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更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後,尤其隋唐出現科舉考試後,朝廷多以文人為主,尤其是在宋朝的「重文輕武」後,想要居廟堂之高,在科舉中考取功名是不二法門,以至於坊間出現讀書大潮。
但唐宋之後,科舉取士漸漸成為了皇帝政治統治的一種工具,失去了原來應有的選拔人才的方式。明代開始推行八股文,讀書人的思想越來越被禁錮到「咬文嚼字,迂腐不通的書呆子」的地步。而文人固有的「自恃清高」的脾性,反而給整個大明朝統治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文人誤國」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導火索。
清朝沿襲前朝,對文人的思想禁錮更加嚴重。以至於後來熱衷科舉的人只識四書五經,其他以外的知識,統統都成了「雜學」,很多讀書人都是一概不通。而就算是對四書五經的內容,科舉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華麗詞藻作出合乎格式的漂亮文章,近乎文字遊戲;不能有獨立思考、創新見解。考生的實際見識和才學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不少考生索性捨四書五經,專門鑽研為應付考試而設,稱為「帖括」的八股文範文選刻本。當時一些人稱八股文為「敲門磚」,意即考取功名後便可棄之如敝屣。
要知道明清兩朝時,中國的讀書人以秀才計,大部份時間都不下五十萬人;把童生算在內則以百萬計。當中除少數人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外,多數人都成為在各地生活的基層知識份子,換言之,空有一腹經綸卻文不成武不就。

百無一用是書生

黃景仁畫像(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