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朝試射改良版火箭炮
  • 阿根廷火車相撞逾九十人傷
  • 南非促ICC勒令以撤出拉法
  • 俄進攻烏第二大城市
  • 聯大決議認巴符會員國資格
  • 中方:盡快重審巴入聯申請
  • 暨大僑文化研究院江門揭牌
  • 川暴雨泥石流轉移逾七百六人
  • 深圳直飛墨西哥城航線開通
  • 劉國中看望慰問護理工作者
  • 習:培養愛國擔當時代新人
  • 超大地磁暴爆發多地現極光
  • 中法關係繼往開來
  • 賡續鐵桿友誼夯實傳統友誼
  • 習訪歐引領夥伴關係正確定位
  • 民調:白民代聲量好感度墊底
  • 檢獲槍械
  • 台東冀與花蓮同步振興旅遊
  • 台中剛出生男嬰遭棄屍水井
  • 贛首家涉台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元旦“那些事兒”

2023-01-01 06:35

    元旦“那些事兒”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二○二三年一月一日是公曆新年的第一天,人們習慣稱其為元旦。元旦一詞何意?有啥雅稱?現代“春節”和古代“元旦”啥關係?聽聽民俗專家怎麼說。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放介紹,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從字面看,元為始,旦為晨。作為節日時間,它指每年第一個月第一天的早晨,即新年的開始。

    歷史上,元旦有許多雅稱,如三元、元日、正朝、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新正、雞日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傳統中國社會對“新的一年”的認識與西方不同,一直以來都將“正月初一”視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中國古代就是如此,元旦就是“正月初一”。漢武帝以前,元旦的具體日期不太統一,夏代為夏曆正月初一,商代為夏曆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夏曆十一月初一,秦朝為夏曆十月初一。漢武帝時,改行《太初歷》,重定夏曆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後為歷朝歷代所沿用。

    “由此可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我國只有一個新年,就是正月初一的農曆年,這種情況直到民國時期才被改變。”蕭放表示。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引入西方曆法,一九一二年開始使用公曆,規定陽曆一月一日為新年,並將本來作為農曆新年的“元旦”名稱挪用到陽曆新年上,農曆新年則被改稱為春節。從此以後,中國人每年都要過兩個新年:一個是陽曆一月一日的元旦,老百姓習慣稱它為“陽曆年”;另一個是農曆正月初一的農曆新年,即春節。

    “不過由於歷史文化與民間傳統的原因,這一曆法的節日修正並未廣泛流行起來。”蕭放說。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從此,正式將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作為公曆新年第一天,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它蘊含着勃勃的生機,象徵着新生和新的希望,也寄予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和期盼。”蕭放說。

    (天津卅一日電)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