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周令釗與天安門毛澤東畫像

2023-01-05 06:35




    周令釗與天安門毛澤東畫像

    二○二三年元月三日,中國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國藝術設計大師周令釗先生過世,享年一百○四歲。驟聞噩耗,不禁傷感,同時緬懷他當年接受澳門博物館的訪問,協助我們策劃《紅色歲月——鄭景康攝影展》的工作,心存感念。

    中央美術學院發出《沉痛悼念周令釗先生》的通告中有這樣一句,“新中國成立之際,周令釗先生滿懷熱忱地承擔了大量重要的美術設計工作。他與夫人陳若菊一起,繪製了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主席像,畫出人民領袖的神采,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而這幅毛澤東主席像的藍本,是澳門先賢鄭觀應第四子鄭景康一九四四年在延安的攝影作品。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二○○九年十一月澳門博物館在第二次派出團隊到北京為籌備鄭景康攝影展覽作資料蒐集時,專程訪問了周教授伉儷。

    周教授在訪問中透露,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在桂林見過當時作為戰地記者的鄭景康,後來他更接受把鄭景康所拍的毛澤東主席像繪製成畫像的任務。這就是我們所見的開國大典掛在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畫像,而這其實是周教授繪畫的第三次稿本。

    周教授伉儷還生動地講述當年他們繪製畫像時的故事。畫像的繪製地點是在天安門的東側,周教授也從沒有畫過如此大的畫像。因此現場要搭一個兩層高的手腳架,周教授上架繪畫後,要下架到遠處才能看到繪畫的效果。就這樣上上下下,不停地畫、不斷地看,過程頗辛苦。

    周教授感喟,現在的條件好,有電腦放大,可當年沒有,他只是憑着4R大小的相片,再放大成B4大小的掃描稿,然後用粉線打格實地作畫。

    鄭景康所拍的,是延安時期的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衣領稍敞開。周教授認為毛澤東主席既是領導人,同時也是“革命浪漫主義詩人”,照片“很像毛主席”。大家也都這樣認為,因此便按照相片繪畫。

    當畫像繪出來了,第二天便是開國大典,正準備要往上掛。此時時任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的聶榮臻元帥來到檢查工作,看完畫像後提出意見。聶元帥認為“畫得很像,精神面貌很像”,但作為開國大典的莊重時刻,毛主席的“風紀扣還是扣着好”。因此,周教授在聶元帥離開後便把毛主席畫像改成了扣上風紀扣。

    本以為工作完成了,周教授便回家休息。誰知人還未躺下,又有人來敲門。原來,相片的原稿交給周教授時,下方有“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周教授最初認為畫像就是畫像,五個字在畫像上太小,效果並不理想。待畫像正式掛上了天安門,就有領導認為這五字還是不要的好。於是,立即派車接回周教授。

    再到了天安門,燈光已打好,畫像已掛在城樓上。城牆很高,於是用兩把梯子綁起來接駁,周教授一手提着物料,搖搖晃晃地爬上梯子,把有字跡的地方改畫成毛主席的衣服。畫完一部分、移動梯子、再畫另一部分。上上下下,終於真正的完成了開國大典中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主席像。今天,我們從紀錄片中看到了開國大典的歷史時刻,可知當年這幅畫像繪製時的故事?

    踏入二○二三年,周教授離開了我們。而當年訪問周教授的澳門博物館的老前輩徐新先生,也已於二○一三年逝世。他們當日留下的訪問錄影,不但是《紅色歲月——鄭景康攝影展》內容中的精品,也成為澳門博物館永遠珍存的研究成果和文化史料。

    緬懷周令釗先生和徐新先生。

    (照片由澳門博物館提供)

    陳麗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