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總文康部會員遊新會
  • 菩提禪院浴佛法會祈福消災
  • 新聞特搜
  • 閩澳文化交流團拓眼界
  • 澳青哈爾濱考察智能化釀酒
  • 澳青認識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
  • 東井圓佛會浴佛法會派米
  • 視助會辦母親節音樂會
  • 助殘日嘉年華明舉行
  • 自閉症協親子遊橫琴
  • 佛誕節祈福會願民心康泰
  • 社研會關注長者安寧照顧
  • 亞太區天主教童軍來澳朝聖
  • 婦聯赴澳大講解催眠治療
  • 研照顧者津貼擴受惠
  • 宣城副市長訪閩台總商會
  • 新時代列車“澳門號”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 講座邀女企業家分享心得
  • 三明政協主席訪客屬總會
  • 食店涉假聘用三人法辦

“傷痕挑戰”殘害青少

2023-02-17 06:35

    “傷痕挑戰”殘害青少

    近年社交平台出現很多“網絡挑戰”,部分看起來有趣好玩,但有不少都是惡作劇。有用戶為了吸引眼球,發起誇張、令人難以想像的跟風挑戰,有時候甚至會危及跟風者的人身安全。

    法國某短影音社群平台近日流行自虐“傷痕挑戰”,挑戰者必須以食指、中指夾住臉頰,然後用力旋轉,在臉上捏出瘀痕。該平台上還有“教學示範”,教人如何捏出“受歡迎的傷痕”,展現自己能承受疼痛一面。這種行為竟被扭曲成“真漢子”的表現,青少年深受影響。皮膚科醫師警告,這種自殘方式會留下血管瘤及難以消除的傷痕。

    青少年玩自殘遊戲,可能是缺乏認同,如平日得不到表現機會,心理上感到被忽視;又或家庭溫暖不足,甚而遭遇不幸事件,繼而衍生出一種“代償”行為,應引起社會警示。

    外國有數據顯示,四到十八歲的孩童和青少年,每天會花兩小時瀏覽社交平台。青少年借助社交平台接觸時事,有助獲取各種知識,亦能跨地域與好友互動,具正面作用。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傷痕挑戰”便是例子。家長應時刻留意孩子使用社交平台後有否出現異常行為。

    青少年在生活及學習上遇挫折,家長應給予鼓勵,盡力提供釋放壓力方式,避免孩子“鑽牛角尖”。在關鍵時期予引導,孩子在成長階段便不會迷失方向。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