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總文康部會員遊新會
  • 菩提禪院浴佛法會祈福消災
  • 新聞特搜
  • 閩澳文化交流團拓眼界
  • 澳青哈爾濱考察智能化釀酒
  • 澳青認識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
  • 東井圓佛會浴佛法會派米
  • 視助會辦母親節音樂會
  • 助殘日嘉年華明舉行
  • 自閉症協親子遊橫琴
  • 佛誕節祈福會願民心康泰
  • 社研會關注長者安寧照顧
  • 亞太區天主教童軍來澳朝聖
  • 婦聯赴澳大講解催眠治療
  • 研照顧者津貼擴受惠
  • 宣城副市長訪閩台總商會
  • 新時代列車“澳門號”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 講座邀女企業家分享心得
  • 三明政協主席訪客屬總會
  • 食店涉假聘用三人法辦

神功戲賀誕酬神

2023-02-17 06:35










    神功戲賀誕酬神

    澳門節慶特別多,不少廟宇仍保留着賀神誕的儀式,為廟內神明“慶生”。除了祭祀儀式和神像出巡,重頭戲就是酬神的“神功戲”。

    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雀仔園福德祠均上演“神功戲”。“神功戲”意即“為神造就功德”,藉戲曲表演娛神娛人,神人共樂,達至酬謝神恩和祈願平安。

    “神功戲”是往昔本地漁民及陸上居民信仰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人們生活簡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娛樂活動不多,“神功戲”可算是大型娛樂節目。

    這個節目已成澳門華人傳統習俗,沿襲至今,俗稱“睇大戲”。目前澳門主要有七座廟宇的神誕有“神功戲”,包括沙梨頭土地廟的土地誕、雀仔園福德祠的土地誕、氹仔北帝廟的北帝誕、媽閣廟前地的天后誕、路環譚公廟的譚公誕、大三巴哪吒廟的哪吒誕以及新橋蓮溪廟的華光誕等。

    澳門人賀誕酬神的歷史,早在十七世紀時已經傳到歐洲。一六九五年,意大利旅行家傑梅利(Giovanni Francesco Gemelli-Careri)遊歷歐洲和中國後,回國編寫《環球旅行記》(Giro Del Mondo),當中記錄了在澳門上演的一場大戲。

    一八六三年,德國畫家希爾德布蘭(Eduard Hildebrandt)“巧遇”天后誕,並且繪畫了媽閣戲棚,為後人留下最早的視覺圖像。

    每次上演“神功戲”前,都會搭建臨時戲棚。時至今日,搭戲棚傳統依然保留下來,並成為“神功戲”文化的重要部分,“神功戲”和戲棚的文化相輔相成。搭棚工藝則廣泛用於建築上,以不同形式傳承傳統文化。

    欲知更多詳情,可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