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小語)檢視工作 再邁新步
  • 粵政協訪澳調研灣區“軟聯通”
  • 加思欄瀕危古樹今修剪護理
  • 昨午“紅雨”多區倒灌微浸
  • 青年墮代購騙局失九萬六
  • “一戶通”普及工作坊報名
  • 男子墮兼職刷單騙局失三萬五
  • 兩人墮“公檢法”失三百二萬
  • 祐社親子製作心意卡謝親恩
  • 內地漢綁藏舊手機青茂衝關被截
  • 工聯北綜兩活動致敬母親
  • 睡佛堂周三派福袋
  • 閩澳學聯體驗划龍舟
  • 繁促會聚會感恩母愛
  • 兩團體手作坊教製護膚霜
  • 哀傷輔導助疏解情緖
  •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替補及宣誓
  • 基本法卅一周年推網上遊戲
  • “關愛少勇軍”推廣國防教育
  • 新聞特搜

(新聞小語)針對性持續宣導防騙

2023-03-10 06:35

    針對性持續宣導防騙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現今資訊泛濫年代,社會理應對各類行騙手法早有所聞,不少騙局都是新瓶舊酒。惟類似“猜猜我是誰”、冒充公檢法、包裹騙局、假綁架以至中大獎、“網戀”等詐騙案,受害人與日俱增,中伏者大部分是對資訊最敏感的年輕人和大學生,令人匪夷所思。

    警方昨日再公佈十八名事主分別墮入冒充公檢法、“猜猜我是誰”及網購演唱會門票等騙局,招致不同程度損失。當中除了三名六十至八十多歲較年長者墮入“猜猜我是誰”騙局,其餘受害者大部分是十八至二十多歲青年人,甚至是大學生。

    鄰近地區有統計顯示,華人社會中,透過網絡、電信等詐騙的犯罪活動已取代過往“祈福黨”、“神醫黨”等傳統行騙手法,成為騙案主流。亦因為青壯年是網絡及電信的主要使用族群,騙局受害人亦以青壯年人居多,並集中在十八至三十九歲的年齡層。從事網上騙局操控及協助犯案者,亦以同一年齡層為主。令人憂慮的是,即使其他罪案有下降趨勢,網絡、電信詐騙案直線上升,行騙手法層出不窮,涉及金額驚人。

    騙案萬變不離其宗,騙徒最終目的是騙取款項,例如以各種藉口提出將款項轉移或索款,又或引蛇出洞先求少許、再求更多。故居民必須提高警惕及牽涉“索款”的應對力,以防落入騙徒圈套。

    警方近年在應對各類網上騙案的宣傳及打擊工作上有成效,不少居民在接到懷疑行騙訊息或騙徒電話時都會主動報警,迅速向社會戳破騙局,令騙徒知難而退。警方亦多次成功拘捕協助收取騙款及轉移贓款的涉案者。

    須知騙徒就如蟑螂一樣難以滅絕,“殺蟲水”使用一段時間後更會失效,不留意防騙資訊等同無視藏身暗處的蟑螂。宣傳預防詐騙要針對不同年齡層及群體,如設計反詐騙視頻,在相關年齡層熱門社交平台導入宣傳;涉及長者的騙案要繼續加強面向社區、鄰里、大廈等宣傳;又如大學生遇騙多,不妨與高校合作針對性、持續性向學生宣導,以保持滅殺蟑螂的“藥效”。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