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導彈毀俄居民樓廿傷
  • 歐盟27國達共識
  • 日敷島麵包疑現鼠骸
  • 烏軍從哈爾科夫後撤
  • 韓視頻博主直播時被刺亡
  • 尼嚮導創廿九次登頂珠峰紀錄
  • 華女巴黎失蹤一周家人求助
  • 南非塌樓十六人遇難
  • 新冠變種KP2美歐蔓延
  • (社論)聯大通過決議打臉美以
  • 加沙30萬平民撤離拉法
  • 哥總統籲逮捕內塔尼亞胡
  • 台南六旬翁病歿家中無錢下葬
  • 廈金大橋廈門段首樁開鑽
  • 景色優美
  • 藍民代籲釋兩岸善意
  • 特朗普稱不選黑利當副手
  • 假日市集
  • 孝親活動
  • 新北祖孫三人慘死

《狂飈》之後如何守衛公義?

2023-03-10 06:35

    《狂飈》之後如何守衛公義?

    取材於現實的劇作《狂飈》開年大火,折射出民眾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與嚮往。電視劇有結局,但對公平正義的追逐不會停歇。

    “起訴涉黑涉惡犯罪廿六點五萬人” ,“依法審結涉黑涉惡案件三點九萬件、廿六點一萬人”......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兩高”報告),均再次突出強調了司法機關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特別是其中一組組數據背後,代表着一個個民眾看得見、摸得着的司法案件,具象呈現出中國掃黑除惡向縱深行進的歷程。

    黑惡勢力尚未全除

    把公平正義落實到每一起案件中,讓民眾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必須以除惡務盡的決心與力度,直面執法司法領域內頑瘴痼疾等深層次根源性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表示,“兩高”報告強調了官方防止司法不公、零容忍司法腐敗的堅定決心,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重大成果、轉向常態化的過程中,需要着重在打防並舉、標本兼治上下功夫。

    當前個別地方涉黑惡犯罪時有發生,黑惡勢力蟄伏滋生的土壤尚未完全鏟除。黑惡勢力背後往往有公權力“保護傘”,並與其“關係網”互為依賴。深挖徹查、抓早抓小,防範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才能推動打“傘”破“網”長效常治。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在這一過程中,司法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必不可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認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才能更好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

    以公眾深惡痛絕的冤假錯案為例,最高法報告中特別提到的五周案、張玉環案,在得以糾正時都是震動輿論的重大案件。而過去五年,包括上述兩個案件在內,中國依法糾正了重大刑事冤錯案件廿六件五十三人。

    對此,馬懷德表示,司法機關不僅應有勇氣面對、及時糾正冤錯案件,還應以制度性力量形成有效防範和及時糾正的機制,充分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等基本原則,有效避免冤錯案再度發生,有力維護司法公正,在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方面不斷進步。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能力是實現公正司法的前提。未來仍需在審判端口持續發力,使司法裁判真正符合民眾心中樸素的公平正義觀。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賈宇舉例稱,上海高院計劃從評查體系、評查隊伍、評查方式、評查結果運用等方面着手,探索把大數據分析引入案件評查,對案件質量進行全方位“體檢”。“把國法、天理、人情融為一體,才能使案件判決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可。”

    喚起公民法治意識

    從更廣的維度來看,以法律守護公平正義,綜合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全面法治化是應有之義。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在審議立法法修正草案。作為“管法的法”,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將影響法律的立改廢釋。馬一德認為,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此次修法貫徹始終的原則和亮點,將有利於拓展今後民眾有序參與立法、表達意願關切的途徑和形式,更好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有評論稱,《狂飈》更像是一堂面向全民的“法治公開課”,助力全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提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沒有一個公民是局外人,對公平正義的守衛更需要以案釋法等多種方式,不斷喚起公民法治意識,讓法治成為民眾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厚植法治中國的土壤根基。

    (北京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邢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