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熄燈句鐘行禮如儀?

2023-03-27 06:35

    熄燈句鐘行禮如儀?

    今年本澳繼續響應年度全球自發性節能減碳活動“地球一小時”,政府、博企齊齊關上不必要電燈、電器,希望驅使大眾提高環保節能意識。小城已連續十五年參與活動,但社會意識形態如何?有多少人反思及改變個人行為?

    澳洲有研究指出,參與“地球一小時”的人沒有表現出比其他人更願意節能的趨勢,即使部分人表態願意採取更多減碳行動,惟後續一年未見顯著改變。事實上,早有意見認為此類象徵性、一次性行動,無法真正影響人們長期行為,甚至讓參加者產生“已做夠了”心態,成效有限。

    回看新冠大流行首年,全球大量工廠停工,多國影響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量有所減少,空氣品質明顯改善。這種短時間停擺,並不意味能讓地球健康情況轉好,因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仍不斷增加,本澳亦難獨善其身。

    近兩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環境與氣候風險已是全球年輕世代最擔憂議題。過去三年疫情席捲全球,重擊人類健康與經濟,當疫情“盡頭”來臨,就是行動的開始。每個人都可改變“一切照舊”的生活與消費模式。明白不能一步到位,但至少日進一步,自覺奉行節約減排生活,眼高手也高,大自然環境才真正有救。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