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工聯議員促將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僱員工作安排指引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英文老師:旅遊國際化 語言能力是軟實力

2023-04-09 18:17

本地酒店、旅遊等服務行業需要外語能力較好的人員。

疫後,不少外國旅客訪澳。

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要面向世界,招待國際旅客,本地的英語等外語水平是一大要素。在多間大學兼職英文講師的彭錦濤(kam)認為,雖然澳門人的英文水平「好過以前」,但以他平時教學所接觸的大學生而言,本地大學生的英文水平普遍較內地學生弱,部分亦害怕以英文發言。

特區政府近年一直強調本澳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其中核心的「1」便是指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而在去年底的賭牌競投條件中,開拓外國客源亦是重中之重。要達到這一系列目標,本地的外語水平成為關鍵。由酒店的服務人員,到會展、旅業從業員,以至的士、巴士等交通工具司機,如何能與國際高端旅客順利交流,令他們對澳門印象良好,感到賓至如歸,都是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成功要點。

本地能使用英語的人口升至1/4

根據澳門的人口普查,在2021年,「由於來自其他國家/地區的移入人口增多,使用英語(3.6%)作為日常用語的較十年前明顯上升1.3個百分點」。另外,在本地人口方面,表示能使用英語的逾13萬(佔本地人口總數大約24.3%),而2011年表示能使用英語的本地人口則為8.6萬多(佔本地人口總數約18.4%),佔比大幅上升。

但人數與質素可能是兩回事。學者keith morrison曾於2021年3月在本地外媒撰文,指澳門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非常良莠不齊,並不算理想。有研究指,雖然一些大學表示授課語言是英語,但「中文在校園中被廣泛使用,普通話則普遍被視作教學的其中一項語言」,師生「僅無法自信、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學習,或教授課程內容」。

早前本澳兩個親政府團體向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提交有關本澳在實施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icescr)情況的報告,本媒向kam請教這兩份英文水平如何以及因應經濟發展本澳應如何提升外語能力。

對這兩份「國際」報告,kam稱報告的英文「僅僅」合格,雖未至於「google translate」,亦能「睇得明」,惟報告出現不少以中文直譯英文的情況或比照葡文翻譯部分專有名詞,用法亦不夠地道。若讀者對澳門完全沒有認識,或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應該難以完全理解或有歧異。

外資增加 英文日常使用漸多

同時擔任會議粵普英同聲傳譯工作kam認為,自賭權開放後,澳門有很多需要用到英文的場合,本地工作環境對外語能力的要求亦日漸提高,尤其是外資、博企這些企業。

kam指,整體上本地人的英文水平「好過以前」,而據提交聯合國的兩份報告英文水準,本地人的英文又似「唔多好」。澳門很早就開始英文教育,學生從幼稚園已學英文,本澳亦有傳統英文學校,整個澳門環境容易接觸不同語言。但可能不少本地人「根本唔覺需要好英文」,所以整體而言英平水平仍然參差。「你自己都唔覺得你自己唔夠,呢個係最根源的問題,當你覺自己唔夠,會問點解、會找原因。」

生活安逸 競爭意識低 毋需英文好亦能找到好工

kam認為,這或與本澳生活安逸,毋需很努力的「特色」有關。當然,年輕一代有所改變,但大部分本地人的競爭意識及危機感普遍相對低。「大家都想舒服,或者喺澳門比較易拎到『數一數二』……反正(如果)你唔係好差,都搵到唔係好差嘅工,似缺乏了鬥志」,故亦沒有所謂「鬥志」去學好外語包括英文。

他又認為,一來英文非官方語言,二來不少人認為無需英語流利亦能找到好職位,政府工亦未必需要英文水平高。現時本澳公務員規模大且穩定,當職業穩定時,變相讓部分人員無動力去改善外語水平,所以「一定唔會變得好」。

本澳大學生學英文未如內地學生積極

kam在大學負責多個英文科目。經過一段教學時間,他發現本澳大學生學習英文未如內地學生積極,水平普遍較內地學生弱,「內地學生較願意講,澳門學生好被動,大部分都係咁。」

他又指,內地競爭大,個個學生想表現,這是國情。內地學生來澳後便想有好成績,「不少澳門學生好多時係hea讀。」

學語言靠自己

至於如何形成學習外語風氣,kam表示坦言很難,須政策配合。當局要從政策上要告訴市民,「語言能力對於本澳經濟、博彩業、旅遊業等的重要性。」若政府有政策配合,告知公眾學習英文或其他外語的重要性、儲備「三四五種語文」的人才為日後發展所需,再加上學校同時加強的話,「當然有幫助。」

他又以英文為例,認為應首先提升英文在澳門的地位,之後市民便會意識到有迫切性、有需要去提升英文。「我覺得要由一個意識開始,要意識到:我要點樣同外面交流?澳門若想成國際城市,最好大家會有英文基本知識。」

至於如何提升英文水平方面,kam坦言這問題亦很難有答案,始終都是社會文化及風氣。他又以自己為例,學語言永遠都是都要靠自己。

kam在澳門出生、長大,於內地讀完大學後去了美國紐約一年,之後回澳工作。「我中學英文出名差,都係要靠自己,就算普通話都靠自己。」

他又表示,讀語言一定要自己先感興趣,再下苦功。「當社會沒有政策推動,則要完全靠自己,願意提升自己能力。」

這篇文章 英文老師:旅遊國際化 語言能力是軟實力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