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文化局增百冊館藏古籍電子書
  • “華佗寶誕”周六康公廟前地同賀
  • 澳門印刷業商會新閣就職
  • 化地瑪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中藥質量鑒定研修班科大開課
  • 新華閱讀推廣活動別出心裁
  • 海暉幼兒體驗種植樂趣
  • 卅二澳教師赴穗取經AI教育
  • 建築師走進永援分享創意
  • 校際舞蹈賽成績公佈
  • 廣大生命教育學惜福
  • 專家科大研討澳科技發展
  • 菜農幼園懇親會祝三慶
  • 業界:引高質專才助澳企發展
  • 理大北航簽協議促科創發展
  • 辛中會參訪新疆收穫豐
  • 做個盡責寵物主人
  • 河北同鄉會選新閣續團結
  • 粵法學會訪民眾建澳
  • 四川廣安書記訪中總促合作

山頂擬設柏金遜症外科治療

2023-04-11 06:35








    應對老齡化患者增  加強專科人員培訓

    山頂擬設柏金遜症外科治療

    【本報消息】今天是“世界柏金遜病日”,仁伯爵綜合醫院神經科代主任醫生許主平表示,據鄰近地區數據推算,本澳至少有一千三百名柏金遜病患者,患病率隨年齡增加。神經外科代主任醫生何衍宙表示,醫院正在籌備、培訓和計劃開展柏金遜症外科治療即深部腦刺激術(DBS)。新醫療服務以病人安全為中心,制訂人員培訓發展方案,並落實及取得認證才可獨立在醫院施行手術治療。

    許主平介紹,隨着人口老化,預計本澳的柏金遜症患者將不斷增加。當局現有四位神經科專科醫生,粗略估計,去年門診跟進約一千名柏金遜症狀患者。正陸續加強神經專科人員培訓,相信能應付未來病人增加的需求。

    推算至少千三患者

    柏金遜症與經常聽到的失智症不同,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病,患者早期腦部認知功能正常,行動卻出現障礙,失去活動能力。患者早期有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動作遲緩等,後期出現平衡障礙、步態不穩、易跌倒等運動症狀;非運動症狀包括焦慮抑鬱、嗅覺減退、睡眠障礙、體位性低血壓等。

    本澳患病率方面,許主平稱,本澳暫未有大規模調查數據,推算澳門至少一千三百人患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六十歲以上者達百分之一,八十歲以上者為百分之四。衛生局在藥物種類方面貯備相對充足,有口服也有皮膚貼片等。該症病因不清,至今暫沒有方法治癒,但早期的藥物治療能非常有效地緩解頭幾年的症狀,稱為藥物治療的“蜜月期”,約四至五年令病人生活不受影響。

    隨着疾病的進展,藥物療效明顯減退,或併發嚴重的症狀波動或異動症,部分病人或需外科手術治療。何衍宙提到,由於外科治療服務涉及至少七個部門科室,現正組織人員到香港接受培訓。

    聯繫灣區爭取支援

    神經外科部門計劃三名醫生專責專項,部門已積極聯繫鄰近地區及大灣區內各專科中心,以爭取支援和培訓方案。目前澳門未有該項手術,部分患者在外地接受手術治療。

    何衍宙強調,外科手術治療是作為柏金遜症其中一種治療方案,可理解為電流刺激代替部分藥物的療效。但隨着病情發展,症狀再加重時,即使已接受外科手術植入深腦刺激器,也不能治癒此類疾病。只有經系列評估後,適合的病人才接受手術治療。此外,手術治療費用較高,故須詳盡考慮成本效益,包括病人症狀改善,獲得生活質量的提升;減少藥物使用,降低副作用;減輕照顧者壓力。當服務開展時,料符合條件者可獲免費手術治療,但最後仍由衛生局確定。

    認識病症早斷早療

    何衍宙表示,仁伯爵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正持續增加專科人員配置,專項培訓。以利提供更多神經外科手術醫療服務。目前,神經外科發展方向可見於功能神經外科方面,如上述柏金遜症的神經調控手術治療、腦癇外科治療等。期望神經外科可做得更多更好,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安全服務。

    預防勝於治療。許主平表示,由於病因不清,暫無方法完全預防柏金遜症,但研究表明,定期有氧運動、均衡飲食、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飲食、健康生活方式等,均可降低患病風險。提醒柏金遜症的早期病徵很易被視作正常老化現象,從而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居民須留意自身狀況,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