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付諸一炬
  • 國台辦轟加碼製造“綠色恐怖”
  • 國台辦:挑釁愈甚反制愈烈
  • 陸:捍衛領土行動一刻不停
  • 陸促台為旅遊復常創造條件
  • 朝用氣球向韓投廢紙污物
  • 聯合國:不可接受
  • 美放鬆對古巴制裁
  • 颱風“艾雲尼”接近沖繩
  • 顏寧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 小林製藥廠房六處查出青黴菌
  • 澳漢機艙裸奔客機折返
  • 印首都52.3℃再創高溫紀錄
  • 美F-35B墜毀機師重傷
  • 美農場羊駝首染禽疫
  • 巴西永久撤回駐以大使
  • 白宮竟稱未過紅線
  • 我副外長今訪美
  • 法德:應允烏打擊俄導彈基地
  • 劉建超:日應恪守一中

智商歸零

2023-04-19 06:35

    智商歸零

    綠營遇到“中國”,智商歸零,又添一例。民進黨側翼、“時代力量”民意代表陳椒華十七日質詢台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指有島內出版社的生物課本使用“中國大陸用語”,將馬鈴薯以“土豆”稱呼(“土豆”在閩南語中意為“花生”),認為土豆變馬鈴薯是“文化偷渡再現”,批評教科書審查制度再度失靈,令人啼笑皆非,引發島內激烈討論。

    引發綠營關注的該生物課本“生物的命名與分類”中,通過三格漫畫幫助學生學習,其中馬鈴薯稱做“土豆”。學生A說:“上周末跟家人去餐廳吃到一道糖醋土豆絲,超好吃的。”令學生B感到疑惑:“甚麼?土豆那麼小又硬,怎麼切絲啊?”學生A則回答:“啊?土豆很大顆啊?我說的土豆跟你說的土豆是同一種嗎?”該課本還標註有“土豆=馬鈴薯”。對於“中國大陸用語大量滲透”,潘文忠感到相當訝異,並且表示:“審查不可能通過”。

    對此,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兩岸使用同樣語文,但有時用詞一樣、含義卻大不同。該課文只是介紹各地對同一植物的不同稱呼方式,出版社並沒有錯。許多台灣餐廳都有土豆絲菜式,而且教授同一名稱所指之不同事物、化解兩岸交流中可能產生的誤解,本來就是教育該做的事。

    通過比較的方式,學習各地對同一植物的不同稱呼,道理顯淺,明白易懂。提出質詢的民代已是智商歸零,認為“審查不可能通過”的綠營高官,更是智商變負,他們所用的“中國大陸用語”名字,不知又該如何處理?

    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