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乘風破浪揚帆疾進海絲路

2023-04-30 06:35

    乘風破浪揚帆疾進海絲路

    ——陸絲路海絲路與燈塔之光(中)

    居住在海角涯邊的遠古先民,初則在海邊淺灘捕魚,及後刳木為舟,往更遠的海面打魚。人類天性好奇,他們無不對大海彼岸感到興趣——海的那邊,會是甚麼地方?當先民認識了水流、懂得風向,再加上豎起帆幕,便沿着海岸逐漸前行,繼而尋找高山、島嶼作為望標,勇敢地向茫茫大海進發,尋找彼岸的人間世。

    唐朝船舶遠航東非

    中國南疆的廣州,古稱番禺,位處珠江口,前臨南海。一九七四年底,廣州中山四路意外地發現了古代造船遺址。經專家考證,基本判斷為秦代造船遺址。據《漢書 · 地理志》載:“(南海)處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璣、銀、銅、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會也。”又謂:“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厓相類,其州廣大,戶口多,多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欲耀武德,厚遺黃支王,令遣使獻生犀牛。”

    這段文字,已有很多前輩學者作出研究,所提及的地名有十三個,黃支已被考為印度的建志補羅(Kancipura)。而“繒”,即絲織物。也就是說,在西漢初,廣州、徐聞、合浦已有船舶經南海,穿過馬六甲,抵達印度,開展貿易,其中包括犀、明珠和絲織品。若以秦代造船遺址在廣州被發現,那便有理由相信,南海絲路在秦代已有商舶在海中搖盪。

    東晉高僧法顯(三三七至四二二年),從陸上絲路往印度取經求法,回程由印度渡海至斯里蘭卡,留居兩年,然後乘商船回國,中途遇上風暴,曾靠泊蘇門答臘,原定回程目的地是廣州,最終卻漂流至山東。從法顯所著《佛國記》,便可看到當時南海絲路的情況。

    洎唐朝,造船技術提升,船舶更可遠航至東非。據唐貞元宰相賈耽(七三○至八○五年)的《廣州通海夷道》所記,詳述整條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程。歷來,中外史學家都非常重視《廣州通海夷道》,紛作考證,包括伯希和、夏德 · 駱克希爾、馮承鈞、日本桑原騭藏等。近人邱新民,更將整個航程作了注腳。他分三段來作注解。

    第一段:廣州至沒來(宋譯故臨,趙汝适作南毗國,位於南天竺南部)航程;

    第二段:沒來至烏刺(Al-Ubullah Vbolla,今巴斯拉,乃大食國之重鎮)航程;

    第三段:烏刺至三蘭(今東非的桑給巴爾島之南,與坦噶尼喀的海港)航程。

    詳細請參考邱新民著《東南亞文化交通史》。

    總的來說,唐朝的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航線是從廣州出發,至大食國巴士拉港為東航線,再西行抵達阿拉伯半島、亞丁灣、紅海、東非為西航線。

    其時,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終、始站,帆檣如林,商品似山,為求更好管理,顯慶六年(六六一年),在廣州設置市舶使,對舶來品徵稅,更有蕃坊的設立(詳見〈序章〉的〈論析光塔是否有發光、起過燈塔的作用〉)。

    總而言之,唐代的中國海外交通,以東南亞為盛,東南亞活動的主角是華人。而阿拉伯商人東航,要在沒來國換大船,然後經基拉(羯荼)至佛逝(巨港),最終來到廣州。高僧義淨,從永昌元年(六八九年)由廣州乘船,西行至印度求法,凡二十五年,遊歷印度、南海諸國,足見海上絲路之暢通。

    無可否認,阿拉伯人活躍於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的時間相當長,可由八世紀至十五世紀末,凡八百年。

    唐朝的中日文化交往達到鼎盛,日本前後共委出遣唐使二十次,最終成行的有十五次。但那是日本向中國求學問道之旅,留唐生、問學僧,將大唐的先進文明,移植日本,孕育出絢麗多彩的“天平文化”。

    鄭和船隊七下西洋

    迨宋代,造船技術繼續提升,而且率先將指南針應用到航海業上。

    宋太祖開寶四年(九七一年),在廣州設立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貨。”

    宋代的海絲貿易,除絲綢外,陶瓷亦告大幅增加。按陶瓷易碎且重,陸上絲路難以大量運載。若以船舶裝運,既可減少破損,兼且可利用其重量來壓艙,運輸成本遠較陸路低。所以宋代陶瓷出口大增。

    另一方面,香藥進口亦猛增。在唐代,阿拉伯與波斯商人來華貿易,多以香藥為主,取其利厚。降至宋代,交通更為發達,香藥也就源源不絕的運至廣州。

    至南宋崇寧三年(一一○四年),廣州市舶司的收入已達一百一十萬貫。面對如此巨大的稅收,市舶司的官員動了心,向外商苛索,貪污腐化,致使以阿拉伯為首的外商無法忍受。其時,南宋偏安於杭州,與福建泉州邇近,乃大力發展泉州的市舶,阿拉伯的商船便轉泊泉州港。南宋晚期,泉州取代廣州,成為第一大港。

    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除將陸上絲路重新打通外,也着意開拓海上絲路,繼續支持泉州港,重用蒲壽庚家族及阿拉伯等色目人,將絲綢、瓷器遠銷至摩洛哥、北非。目睹泉州百舸爭流,商賈雲集繁盛景況,馬可波羅也大為讚歎!

    朱元璋倒元成功,建立明朝。從永樂三年(一四○五年)至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奉旨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向亞非三十多國和地區,進行親善訪問,也開闢了包括朝貢貿易的新貿易航線。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雖然有美國海洋史學家路易士 · 瓦塞斯在《中國稱雄海洋的時代》作出評價:“鄭和七次遠航印度洋的帝國艦隊是世界上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無畏艦隊在海上出現之前,沒有任何艦隊可以與之匹敵。”但更加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是親善交往,沒有稱霸,沒有恃勢凌人,攻城搶劫,開闊殖民地。鄭和的船隊,贏取了各國各地人民的口碑,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只可惜,鄭和之後,因為國庫不能再支持那龐大的船隊,遂宣佈停航、解散,甚至永不起錨。從財政上考慮,船隊解散是可以理解,但痛心的是,把領先世界的航海技術、造船工藝,也一同毀棄,那就完全是煮鶴焚琴的一大錯失!

    歐洲多國繞行世界

    同在十五世紀發生的另外兩項航海大事: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達 · 伽馬繞過好望角,開闢了直航東方的航線。但他們的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即開始以武力開拓他們的殖民地,繼之而來的還有荷蘭、英國、法國等。與此同時,他們的大風帆加上新的航海技術,可以乘長風、破巨浪,繞行世界,原本活躍於東方海上絲路的阿拉伯商船,便只能轉在阿拉伯海一帶作短程航行。

    葡萄牙人於一五五三年(有說是一五五七年)取得租用澳門這個小漁村,然後在一五八○年,得到日本長崎的領主大村純忠許可,使用長崎港。於是葡萄牙人便由澳門溯江上廣州,裝載大量生絲,運到長崎,收回的貨款是白燦燦的銀條。由於嘉靖年間受倭寇的侵擾,日本被明廷拒於門外,無法通商,葡萄牙人遂有壟斷這條“絲銀貿易”的機會,總是滿船白銀而歸。

    另一方面,西班牙的殖民地秘魯,在一五七一年發現銀礦,使後來秘魯和墨西哥的白銀,經菲律賓流入中國。那是因為福建的商船,裝載了中國的絲綢、小麥、日用品、奢侈品等,運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賺取美洲的白銀,據統計,從一五七一年至一六四四年,由美洲流到中國的白銀總量達到七千六百二十噸,合二億両。

    明亡清興,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和統一台灣後,於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解除海禁。翌年,開泉州、寧波、松江為貿易港。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宣佈廣州一口通商,成為西方人進入中國的唯一口岸。西方各國便在廣州設立十三行,直到鴉片戰爭。十三行早期的貿易,中國輸出以茶葉為主,英國痛感外貿赤字嚴重,便販賣鴉片來中國,以抵銷茶葉帶來的赤字,最終釀成鴉片戰爭。

    黃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