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三桶油季績各有千秋 中海油表現仍然獨秀
  • 友邦公布提升股東回報措施 刺激股價急升6.1%
  • 香港寬頻削減中期派息 拖累股價見歷史新低
  • 季績勝預期兼首派股息 谷歌市值衝上歷史新高
  • 長和系收購北愛燃企獲通過 助市場釋除監管疑慮
  • 微軟季績維持強勢 押注AI回報繼續浮現
  • 長汽季業大幅反彈 績後股價升逾半成
  • Meta次季指引令市場失望 拖累股價大幅走低
  • 普拉達首季銷售增11.5% 奢侈品同業中表現突出
  • Spotify首季由虧轉盈 績後股價抽高一成
  • 平保首季盈利按年下跌 惟市場解讀仍然正面
  • ASM太平洋首季收入兩成 惟訂單反映復蘇信號
  • 市場觀望支持措施效用 港交所績前股價抽高
  • 茶百道掛牌表現滲淡 上市首日跌低招股價27%
  • 泡泡瑪特首季銷售增四成 帶動股價創逾一年新高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軟銀推進ARM上市在即 據報正拉攏科技巨頭參與投資

2023-06-15 11:01




軟銀正籌備ARM在美股上市,預計將成為今年科技界最矚目的IPO 項目。(網絡圖片)
剛剛突破萬億美元市億的輝達,仍有可能在ARM 上市中重新參與投資。(網絡圖片)

市場觀望聯儲局議息結果,普遍預期維持利率不變的機會較高,美股議息結果前表現靠穩,港股則略有回吐,恒指收報19,408點,跌0.6%。今年全球新股市場冷淡,各地均未見大型新股上市,軟銀旗下ARM據悉最快年內於美股上市,近期相關消息逐漸流出,包括正計劃拉攏一眾科技巨頭入場作為錨定投資者。雖然消息未獲確認,亦僅於初步階段,然而ARM上市預期仍將成為今年科技界最矚目的IPO項目。

據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即將籌備上市的ARM,正與一眾知名客戶商討上市投資計劃,除了早前已傳出的英特爾(INTC.US)以外,蘋果(AAPL.US)、微軟(MSFT.US)、谷歌(GOOGL.US)、台積電(TSM.US)以至三星(Samsung)等,據報亦在洽談名單之內。

報道指,ARM有意邀請相關科技巨頭,作為上市時的錨定投資者(Anchor Investor)。與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不同,錨定投資者在上市投資中沒有禁售期,而更像一般參與新股發行時的機構投資者,而且不會附帶任何董事席位。惟報道亦提到,目前商討僅屬於初步階段,任何有關投資的決定,需最快於8月才有定案。

輝達仍可能在上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現時全球主要移動設備所採用的核心晶片架構,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基本壟斷了整個市場,自該公司於2016年被軟銀以320億美元私有化後,是次重新上市,已成為今年科技界最矚目的上市項目。據悉,軟銀已決定將ARM定於科技業主流的納斯達克上市,時間初步定於年底前,預計集資規模介乎80億至1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軟銀早前方案並非將ARM直接上市,而是將其售予輝達(NVDA.US),後者曾以股票加現金合共作價400億美元向軟銀提購,惟最終未能通過多重監管而告吹。而正值輝達受惠AI浪潮突破萬億美元市值之際,市場亦關注,輝達會否亦以錨定投資者,甚至地位更重的基石投資者等角色,重新參與ARM的未來投資。

授權IP 商業模式獨特 惟增長仍然受限

ARM商業模式在半導體行業中較為獨特,因公司本身並不像台積電般製造晶片,亦不像輝達般開發新晶片產品,該公司處於更為上游的位置,主要提供基於ARM架構的設計解決方案,亦即授權其他公司採用其IP。

回顧ARM本財年首三季業績,收入按年升28%至7.46 億美元,當中授權費(License Fee)收入按年升65%至3 億美元,而權利金(Royalty Fee)收入則按年升12%至4.46億美元。前者主要為向客戶收取使用其架構及設計庫的費用,後者則來自於按客戶產品出貨量的提成,而今年首三季ARM架構晶片已達至80億片,當中每一片都貢獻成為ARM的收入來源。然而,由於收益距離支撐龐大市值仍有明顯差距,據悉軟銀已在上市前策劃提高產品權利金提升比例,市場則仍然觀望,ARM能否成功通過向其客戶加價提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