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培養拾金不昧美德

2023-07-21 06:35

    培養拾金不昧美德

    一名本澳男子近日因拾獲一部手提電話,要求手機失主提供“感謝費”,最終因涉嫌勒索被拘捕。事件引起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常生活裡,不時會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人遺留物品,但因往往不知道物主是誰,難以通知物主領回。法例規定,在這情況下,有關物品價值若低於二千元,可報警或按習慣處理,如將在巴士、店舖等拾獲的物品,交予相關場合負責人,待失主認領。但若有關物件價值明顯超過二千元,則必須報警處理。

    法律雖然訂明撿到他人遺失物應有歸還的義務,同時賦予拾得人可收取報酬,且有一套計算方式,鼓勵大眾拾金不昧。以上述事件為例,該名男子歸還電話後收取薄酬是合情合理,但卻提前表明要一定數額的“感謝費”,物主拒付則不返還電話,便有勒索之嫌,最終物主報警,男子因而惹官非。

    助人為快樂之本。居民如在街上拾獲物品,不管是否名貴,應交還失主或通知警方。況且本澳天眼系統廣佈,不少商舖亦加裝視頻監察設備,尋找“拾遺不報”人士較以往容易。大眾切勿萌生貪念,以免因小失大。學校、政府應藉相關事件作例子或教材,持續加強宣傳教育,培養居民尤其年輕一代路不拾遺、拾金不昧的美德。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