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朝試射改良版火箭炮
  • 阿根廷火車相撞逾九十人傷
  • 南非促ICC勒令以撤出拉法
  • 俄進攻烏第二大城市
  • 聯大決議認巴符會員國資格
  • 中方:盡快重審巴入聯申請
  • 暨大僑文化研究院江門揭牌
  • 川暴雨泥石流轉移逾七百六人
  • 深圳直飛墨西哥城航線開通
  • 劉國中看望慰問護理工作者
  • 習:培養愛國擔當時代新人
  • 超大地磁暴爆發多地現極光
  • 中法關係繼往開來
  • 賡續鐵桿友誼夯實傳統友誼
  • 習訪歐引領夥伴關係正確定位
  • 民調:白民代聲量好感度墊底
  • 檢獲槍械
  • 台東冀與花蓮同步振興旅遊
  • 台中剛出生男嬰遭棄屍水井
  • 贛首家涉台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布林肯:美努力穩定對華關係

2023-07-25 06:35

    布林肯:美努力穩定對華關係

    【本報訊】據觀察者網二十四日消息:近期拜登政府高官多次就對華政策作出表態,“溝通”和“穩定”成為其中的高頻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二十三日播出的專訪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度表態稱,美國正在“努力穩定對華關係”,確保不讓競爭演變為衝突,因為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與此同時,他仍宣稱“將繼續說和做對方不喜歡的事情”,考驗在於雙方能夠保持溝通並努力解決分歧。

    確保競爭不變衝突

    布林肯是在二十一日阿斯彭安全論壇間隙接受採訪。CNN主持人法里德 · 扎卡里亞在採訪中提到,一些亞洲外交官想知道美中關係的走向,是否存在一種針鋒相對或棘輪效應——美國對華施加限制並招致中方回應?還是說可能正在達到一種穩定平衡的狀態?目前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嗎?

    布林肯回應稱,“首先,我們正在努力使(美中)關係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為這種關係奠定基礎,以確保我們所處的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他們的利益或其他任何人的利益。”

    他稱,兩國需要先加強交談和接觸溝通渠道,盡最大努力解決彼此間的深刻分歧,至少明確這些分歧是甚麼,以免誤解對方意圖,同時兩國可以看看是否有能夠合作的領域。

    布林肯接着稱,他在世界各地走訪時都聽到了一種“明確的信號”,要求美國和中國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因為這將對世界各國產生影響。

    “這正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認為中方也聽到了這一需求信號。”他說,自己在北京與中國同行進行了數小時的交談,財政部部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後來相繼訪問了中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參與其中,所有這些都是讓美中關係穩定下來的一個過程,看看雙方是否能夠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分歧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

    布林肯同時宣稱,他已向中方表示,“美國將繼續說和做中國不喜歡的事情,正如中國也會這樣”。

    “對我們的考驗是,我們能夠通過這些方式確保溝通渠道暢通,繼續保持對話,並且像我說的那樣努力處理分歧,尋找合作的領域。這就是我們的做法,我想這是負責任的做法。”他說。

    聽完布林肯發言,主持人追問,“我想說的是,你們在交流,那怎麼沒看到在氣候、核武器及國防議題上取得進展的證據?”

    “談話是這一切的開始。”布林肯說,“我們此前沒怎麼交談,現在做到了。我們有不同的團隊正在或即將參與解決一些相互獨立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兩國關係中存在的問題,相信我們能夠解決它們。如果我們能在一些領域找到合作的方式,這顯然符合雙方的利益。”

    “現在還為時過早,結果會證明一切。”他補充道。

    避談撤制裁我防長

    儘管拋出了一系列尋求溝通合作的“長篇大論”,但面對主持人質疑“為何不取消對中國防長的制裁以推動軍方直接對話”時,布林肯卻顯得有些“詞窮”。

    “這些制裁並不妨礙(中方)部長與我們接觸,也不妨礙我們與他接觸。”布林肯仍試圖“甩鍋”中國,辯稱美國已明確表示有責任開展軍事接觸以避免誤判,但這取決於中方的“政治決定”,“我們將看看中方在這件事上的表現”。

    “但美國不會取消制裁?”主持人追問。

    “我只能說,我們認為這部分對話很重要。”布林肯依然沒有正面回答,“恢復對話是件好事,中方必須決定是否準備這麼做。”

    二十四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布林肯涉中美關係表態提問。毛寧表示,中方始終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來看待和發展中美關係。我們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這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