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主持獲頒清遠文旅推廣大使
  • 故宮數字技術傳播中華文化
  • 澳順德總會返梓表彰優秀護士
  • 文遺常識問答賽廿六校參與
  • 羅奕龍:建設護理團隊育人才
  • 七十本澳律師灣區執業
  • 黑沙環三車碰撞騎士送院
  • 各界:握惠澳機遇融大局
  • 卅四澳賽馬內地啟“新生活”
  • 地盤女工疑高處墮下受傷
  • 放飛自我
  • 本地婦墮“公檢法”失十一萬
  • 舊橋行人路重開跑友再臨
  • 電熱水爐爆炸冧牆無傷
  • 特首:續優化旅遊設施迎客
  • 旅遊局:鼓勵業界提升服務<BR/> 貿促局:着力推廣澳門優勢
  • 街總中銀探訪獨居長者母親
  • 社民會辦“帶著愛”親子坊
  • 博鰲志願者分享心得
  • 加強托兒服務專業化

開放舊建築留回憶

2023-07-31 06:35

    開放舊建築留回憶

    近年,政府推出或正規劃多個大型活化或改建項目如荔枝碗船廠片區、舊愛都酒店改建為新中央圖書館、原逸園狗場改建為市民運動公園等,上述舊建築物均極具歷史和文化價值,惟一旦動工始終難以完全百分百保留原有風貌,故當局不妨在動工前舉辦開放日或邀請攝影愛好者到場,讓更多人可留住歷史的美好一刻。

    隨着城市發展,近年不同舊建築物或場所均被規劃成活化或改建項目,這些老地方不僅充滿上一代澳門人的回憶,相信背後亦有不少故事值得留存。以原逸園狗場為例,營運公司把其交還予政府後,曾先後用作光影節表演場地、核酸檢測站、新冠社區門診等,雖用途已不再是賽狗場,又或是租借予學校舉辦校運會等,但相信仍有不少居民沒有忘記昔日回憶,亦期待再有機會進內一睹往昔舊設施、機器等,並能讓年輕一代認識澳門的歷史脈絡。

    文化傳承不能待人和物消失後再宣講,既然如此好的實物仍在,何不及時善用?當局不妨在這些舊建築或場所拆卸前,在確保場所安全為前提下,開放予公眾、攝影愛好者等參觀,讓不同人士能用不同角度欣賞,銘記及拍下歷史,相信亦能更好推廣澳門文化。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