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內地Z世代熱衷經營副業

2023-08-13 06:35


    幫補生計   調劑生活

    內地Z世代熱衷經營副業

    【中新社武漢電】在中國,一批熱衷於經營副業的年輕人活躍在市集攤位、社交媒體直播間,默默奮鬥、慢慢賺錢,被稱為“小賺青年”。

    由零開始到月入過萬

    “九五後”女孩鞠紅梅做自媒體博主。主業月薪覆蓋她在廣東佛山的房租和生活開銷,結餘不多。於是,從二○年起以拍攝短視頻為副業,在開始的一年裡沒有任何額外收入。“從策劃選題、寫腳本到拍攝、剪輯,我孤軍奮戰,獨自突破創作瓶頸,獨自面對網友負面評價。”她說,過往雖充滿艱辛,但目前已能“月入過萬”,“我喜歡活躍在鏡頭前,希望把副業變成終身事業。”

    與鞠紅梅不同,新晉攤主高煒只是想給“朝九晚五”的生活加點“調味料”。

    高煒在武漢一家公司從事行政工作,日子平淡無奇。她決定把自己的汽車後備箱改造成攤位,利用下班時間去集市擺攤,主要售賣扇子、霜淇淋等“清涼物品”。一周出攤兩三次,營收額幾十元(人民幣,下同)到三四百元不等,出攤近一個月基本收支平衡。

    高煒的小花樣不少,在車頂放置一個直徑半米的笑臉氣球,許多市民特地前來拍照,小攤位成了一個小小的網紅打卡點。她還結識幾位志同道合的“攤友”,集市散場時,大家自覺清理場地垃圾,周末相約露營。她說:“在體驗擺攤過程中,‘搞錢’已變成次要的事。”

    高煒所在的武漢市洪山區武金堤大道星火集市被各式各樣小攤填滿。該集市負責人介紹,集市目前有攤位約50個,包括冷飲、美食、文創等品類,95%攤主都是以此為副業的卅五歲以下年輕人。

    七成人月賺不足三千

    在江西南昌,自稱有“社交恐懼症”的“○○後”大學生喬姍初來乍到,今年暑期當起“陪拍師”,提供拍攝、修圖服務,一小時50元,精修4張照片。

    “有一次,一張照片修改五六個版本,最終效果客戶還是不滿意,我躲在家難過好幾天。”喬姍說,一個月前還比較“社恐”,不好意思主動與客人溝通。隨着經驗積累,她不僅能引導客人擺造型,還能調動其情緒。天氣好時,喬姍還會在南昌朝陽江灘公園支起“攝影攤”。

    中國一家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年輕人2023副業報告》統計,自媒體、電商/代購/微商、擺攤/線下小店躋身最受歡迎副業前三甲。在近2,000名受訪者中,一九九○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佔84.5%。

    然而,“小賺青年”也不總是一帆風順。在網路平台豆瓣“副業失敗的一天”小組,近30萬名網友交流分享副業經驗;在二手交易平台“閑魚”,“擺攤物品打包轉讓”相關帖子比比皆是。前述報告亦顯示,15.4%的年輕人沒有通過副業賺到錢,近7成年輕人副業月收入不到3,000元,真正靠副業月收入過萬元的只有12.6%。

    逾半職場人從事副業

    “從決定擺攤到放棄擺攤,只用三天。”雲南賣家孫弢說,即便做足功課,雄心勃勃配齊所有物品,還是連連“踩坑”。他主頁掛出的擺攤專用小推車和耳環、手鏈、美甲片等存貨,幾近全新,五折出售。面臨沒有固定攤位、不懂行銷、攤位同質化嚴重、路人只看不買等問題,他陷入焦慮。出攤3次,身心俱疲,只好作罷。“就當是一次低成本試錯,擺攤比老老實實上班累多了!”孫弢感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22僱傭關係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副業兼職浪潮興起,53.9%的職場人正在從事副業兼職,其中“○○後”達54.5%。

    智聯招聘武漢分公司人力資源高級觀察員王紅麗表示,從年輕人心態看,當下“Z世代”就業更強調情緒價值的滿足,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同時,擇業心態更開放。副業就如同年輕群體生活中的“調味劑”,該群體能從中體會酸甜苦辣,也能從中體會獲得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