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美媒批日開極壞先例

2023-08-28 06:35

    美媒批日開極壞先例

    【本報綜合報道】據觀察者網、外媒廿七日消息:廿四日,日本單方面強行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國內抗議與多國譴責。儘管向來愛打“環保牌”的美國政府對此默許,美國媒體卻遠沒有那麼“淡定”。

    處理核污水不透明

    就在核污水排海前夕的廿二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發某環境監測組織首席研究員阿茲比 · 布朗的文章,標題以無可奈何的惋惜口吻說道:“就這樣,成噸的放射性物質正流向海洋”。

    布朗在文章中提出,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東電的排海方案究竟是否可靠,“但這裡最重要的問題可能不是技術、科學和放射性問題,而是關於正在樹立的‘榜樣’。”日本政府和東電在一個既不完全透明,也沒有讓國內外重要利益攸關方充分參與的過程中擅自作出排海決定,這無疑會為長達數十年的猜疑與爭論“埋下種子”。

    文章作者自述,福島核事故發生以來,他一直在研究有關福島和受影響社區的情況,並密切關注日本官方的反應。他表示,早在二○一三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就開始建議東電考慮排海方案。據稱,日本政府一度評估過其他選擇,比如將核污水蒸發到大氣層,或者將其注入地下深處。“但是,許多專家和環保組織都抱怨說,一直以來日本政府持續忽視公眾意見,而且一些不妨考慮的替代方案,也沒有得到認真評估,如將核污水長期儲存在更堅固的水箱中。”東電此前的說法是,福島現有儲存罐的容量即將耗盡。

    文章作者指出,“讓當地居民、民間社會團體、技術專家以及必要時讓鄰國參與決策才能取得顯著成功。”比如一九九八年,比利時監管機構在選擇低放射性廢物長期存放地時,將決策權交給了廣泛的公共和私人利益攸關方,二○○六年德塞爾市的提案獲得批准,而經過多年研究和環境審批,許可證直到二○二三年才予以頒發。芬蘭和瑞典也採用過類似的方式。

    籲建獨立監測機制

    “對日本來說,福島的核污水處理本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文章作者不無遺憾地表示,日本曾經不僅有望借此與上述案例相提並論,還可以樹立一個以透明包容的方式解決核廢料處理難題的“新全球典範”。恰恰與此相反,日本的決策僅由政府作出並宣佈,然後政府再為這一決策極力辯護。

    文章最後稱,只有真正獨立的、國際性的和參與性的監測機制,伴隨着最可能受影響的人的密切參與,才足以確保核污水安全和負責地被排放。如此,這個糟糕的先例才可能轉變為一個全球讚賞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