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朝試射改良版火箭炮
  • 阿根廷火車相撞逾九十人傷
  • 南非促ICC勒令以撤出拉法
  • 俄進攻烏第二大城市
  • 聯大決議認巴符會員國資格
  • 中方:盡快重審巴入聯申請
  • 暨大僑文化研究院江門揭牌
  • 川暴雨泥石流轉移逾七百六人
  • 深圳直飛墨西哥城航線開通
  • 劉國中看望慰問護理工作者
  • 習:培養愛國擔當時代新人
  • 超大地磁暴爆發多地現極光
  • 中法關係繼往開來
  • 賡續鐵桿友誼夯實傳統友誼
  • 習訪歐引領夥伴關係正確定位
  • 民調:白民代聲量好感度墊底
  • 檢獲槍械
  • 台東冀與花蓮同步振興旅遊
  • 台中剛出生男嬰遭棄屍水井
  • 贛首家涉台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美專家:無法清除部分核素

2023-09-02 06:35

    質疑日多核素处理系统有效性

    美專家:無法清除部分核素

    據觀察者網消息:八月二十四日下午,在各方強烈的質疑和反對聲中,日本終究還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當日的記者會上,東電發言人松本純一表示,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將持續三十年左右。第一階段排海每天將排放約四百六十噸,持續十七天,合計排放約七千八百立方米核污染水。

    核污染水排海被東電視為推進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的重要步驟。根據東電目前的廢堆計劃,至少要到二○四一年至二○五一年才能達成福島第一核電站徹底報廢目標,這意味着在此之前,核污染水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東電計劃,在二○二五年之前,每天新產生的核污染水將降至每天一百噸。

    日無窮盡處置手段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化學家肯 · 布塞勒日前對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的有效性提出質疑,認為一些“高度令人擔憂的元素”,比如銫137和鍶90無法被清除,且ALPS也尚未“被證明始終有效”。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輻射研究、教育和創新中心主任托尼 · 胡克表示,必須定期監測ALPS的效能,要保證所有被排放入海的核污染水都要按照輻射管理計劃進行檢測,且這一步驟應該由獨立的測試人員完成。

    在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看來,外界對日本核污染水海排放的質疑和擔心是完全正當的,“普通民眾可能搞不清排放劑量、排放標準,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福島核污染水裡的放射性元素本不應該出現在海水中。而且,我們無法預測幾十年、上百年後,這些放射性元素不斷累積所造成的影響。”

    丁鐸表示,日本政府在沒有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在國內外強烈的反對聲中,單方面選了一種對它來說成本最低的方式,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美挺日是政治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美國科學界有不少反對聲,但在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美國拜登政府一直是日本的堅定支持者。

    談及美國的態度,丁鐸認為,日本是美國的盟友,在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上,美國政府的考量並不是出於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子孫後代的福祉,更多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考慮。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個事情不是發生在日本,而是發生在一個並非美國盟友的國家,我相信美國絕對不會採取這種態度。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公開支持日本,減輕日本的壓力,日本也必然會在其他方面對美國投桃報李。”丁鐸表示。

    法律層面追究責任

    在日本決定排放核污染水後,除了抗議,能否在法律層面加以約束也成為不少人關注的問題。

    丁鐸表示,核污染水的排放不光涉及海洋污染,還關乎核安全。除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也是《倫敦傾廢公約》、《核安全公約》、《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等國際公約的締約國,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國際法義務,但日本同樣沒有做到。

    丁鐸指出,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可以對太平洋沿岸國家關切的核污染水排海技術問題、法律問題出具比較權威的解釋和看法,也可以在法律和道義層面,對日本形成較大的輿論壓力。

    丁鐸也認為,要繼續通過外交途徑對日本施壓,敦促其改變這種“一排了之”的做法。

    “此外,我們看到中方已經已經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推出了相應的措施。相信國家行為能夠對日本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產生比較明顯的震懾或警示作用,同時也會對日本的相關產業造成一些實質性的傷害。”丁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