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甲足】澳大逼和恆勢 青鋒擊敗加義
  • 穗白雲區龍捲風釀五死卅三傷
  • 蘇州聯誼會參觀國安展
  • 第四屆新時代國際電視節助打造“演藝之都”
  • 第八届中國科幻大會今開幕 澳代表出席
  • 院士專家入企進校梅州行下周一舉行
  • 神農架文旅赴穗推介
  • 客屬總會參觀國安展
  • 青進協參觀國安展
  • 澳門日報今日看點
  • 穗長隆啟玩趣科普節
  • 粵法院發佈年度十大案例
  • 粵青興鄉培訓班穗舉辦
  • 家促會參觀國安展
  • 民青會參觀國安展
  • 旅博會逾卅合作項目簽約
  • 東升同鄉會參觀國安展
  • 阮氏宗親會參觀國安展
  • 廣西賀州旅博會推介文旅
  • 兒童哮喘講座舉行 培訓藥師指導家長用藥

輔助生殖法明年二月生效 醫委會商智慧醫療

2023-09-06 15:45




【澳門日報消息】日前醫務委員會召開本屆第13次全體會議,會議由醫務委員會主席羅奕龍主持,主要詳細介紹第14/2023號法律《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重點內容和相關配套指引,以及介紹智慧醫療推進情況及未來計劃,藉此收集各委員意見。 介紹《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內容 羅奕龍發言時表示,第14/2023號法律《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已於7月底獲立法會細則性通過,並將於2024年2月11日起正式生效,該法律旨在規範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使用,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胚胎的移植、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等。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是補充性而非選擇性的生殖方法,並規定使用對象僅適用於: 治療經公立醫院或醫學輔助生殖單位的醫生診斷為不育的夫妻或具有事實婚關係的雙方; 治療夫妻或具有事實婚關係的雙方子女的嚴重疾病; 夫妻或具有事實婚關係的雙方具遺傳風險的嚴重疾病或其他疾病。 相關技術僅可在衛生局局長許可下,且配備急救和婦科的設備設施的醫院進行。另外,具有爭議性的措施包括:代孕、選擇性別、捐贈胚胎、利用無性繁殖技術複製人類等,均透過法律制度禁止。 秘書長梁佩珊則介紹第14/2023號法律《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重點內容、相關配套的批示及技術指引。與會委員十分認同該法律的實施,能填補對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並減少濫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衍生的問題和堵塞現存法律的缺口,尤其醫療人員須遵守法律的規範及監管的條件下,方可提供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其後,與會委員就捐贈人配子捐贈的協調及查核機制、對於擔心將來不育而預先收集及保存配子的適用條件、植入前基因檢測的臨床指引及具體程序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介紹智慧醫療推進情況及未來計劃 是次會議亦介紹智慧醫療推進情況及未來計劃,羅奕龍指出,推動本澳智慧醫療的發展是特區政府重要施政工作之一,衛生局圍繞3個目標推進智慧醫療工作: 1、希望通過智慧醫療措施,優化醫務管理工作; 2、促使臨床診療工作更順暢; 3、為居民提供更便捷服務。 列席是次會議的衛生局資訊科技廳梁基雄廳長及智慧醫療工作小組張曉威醫生,介紹目前開展的智慧醫療項目以及未來工作計劃,具體包括: 1、個人醫療記錄查閱服務; 2、衛生中心門診、疫苗接種、體檢等線上預約服務; 3、引入施藥、抽血流動服務站,以及遺體管理追蹤系統(RFID)等醫療安全管理; 4、推出協議藥房發藥電子監控平台、藥物安全自動檢測系統、藥物自動配藥系統等確保用藥安全; 5、推出機構合作計劃,例如電子健康記錄平台(eHR)、醫生證明書自動提交服務、院舍視像門診系統、自家健康管理服務等。 希望透過持續收集各界的寶貴意見及建議,以不斷優化智慧醫療的工作,為居民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和提高醫療管理服務水準。 與會委員肯定衛生局推動智慧醫療的各項工作,包括透過一戶通查閱個人醫療紀錄、衛生中心門診線上預約及轉介、實時查看候診訊息等便民措施,並對未來將計劃推出的項目表示支持,如門診線上自助登記服務、醫療報告線上申請及查閱服務、續領藥物預約服務及智能客服等;其後,與會委員就電子掛號卡取代實體掛號卡、擴展遠程門診範圍、利用人工智能為院舍長者進行健康監測、智慧醫療與智慧養老雙結合及子宮頸癌篩查檢查服務平台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呼籲業界關注感染新冠的重症高風險人群 此外,羅奕龍指出,新冠疫情已進入新階段,就像流感般長期存在於社區。根據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統計,較早前每日感染新冠人數有30至50人,現時每日感染新冠人數有100至200人。重症高風險人群在感染後仍需要接受治療,希望醫療業界能協助提醒居民,倘發現身邊重症高風險人群感覺不適時,應加強抗原檢測,在感染後盡快到醫院求醫並於五日內服用抗病毒藥物,以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