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因城施策助房市健康發展

2023-09-11 06:35

    因城施策助房市健康發展

    特區政府不久前就《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二〇二四——二〇二八)》進行公開諮詢,諮詢文本提到有關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明確提到“密切關注本澳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持續評估樓市及相關風險狀況,適時推出優化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可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需要也應當因勢利導、因市場環境變化而作出適時的政策調整。事實上,置業與否,無疑是每個澳門居民和家庭都要面對和考慮的重要決定,自第五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制訂了五層的置業階梯,定位明確清晰,同時將市場分為公屋及私人市場,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作了良好的開端。

    疫情住宅成交大跌

    新冠爆發三年來,房地產市場成交大幅萎縮。疫情後,受世界經濟大環境及利息上升等因素影響,居民無論在日常消費及投資方面亦轉趨理性保守。根據財政局資料,一八年住宅成交總數為一萬○五百八十五宗,二二年為二千九百五十宗,下跌超過七成。然而,現時政府在購買住宅等方面基本上還維持着早年的辣招,如限制非首次置業的銀行貸款成數、針對外來投資者的額外印花稅(樓價的百分之十)、針對炒賣而制定的特別印花稅(樓價的百分之十至二十)、針對本地居民購買多於一套住房的取得印花稅(樓價百分之五至十)等。

    放寬辣招滿足需求

    不同的年齡階層在不同時期亦有各自的住屋需求,無論在面積、戶型、品質及配套設施等方面,都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及考量,不能一概而論。現時,市場上大部分成交都是剛需為主的首次置業,因應政府已有清晰明確的置業階梯,首次置業人士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協助。反而,很多八○後、九○後踏入成家立室的階段,在早前有可能已經置業,但到組織家庭的時候,便有“二次置業”(針對樓換樓)的剛性需求。但因應現時國際經濟環境及本地市場信心不足,本地居民考慮因素更多,入市態度轉趨審慎。現時樓市政策限制頗多,尤其是取得印花稅及限制按揭成數,變相大幅增加“二次置業”的首期,引致彈性不足,窒礙這批需要“二次置業”的居住需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適時審視樓市政策,取消取得印花稅及放寬銀行物業貸款限制,由銀行根據相關客戶的入息去自行釐定貸款金額並調整成數上限,滿足提升生活質素的合理需求。

    至於針對外地投資者及炒賣而制訂的額外印花稅及特別印花稅,建議政府維持以保持住宅市場健康發展,因時因勢作出動態調整。內地許多城市已推行“認房不認貸”,香港自○九年推出樓市辣招後至近月亦開始減辣,可見各城市因城施策,適時推出優化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措施,值得澳門參考。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委員  姚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