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六福中期業務強勁 績後股價走高7.4%
  • 嗶哩嗶哩季績虧損收窄 惟市場對遊戲業務感失望
  • 石藥首三季純利微升 期內研發費用大增26%
  • 拼多多績後抽升兩成 帶動公司市值直逼阿里
  • 歐舒丹中期純利跌45% 績後股價大幅受壓
  • 美團績後現沉重沽壓 股價創近三年新低
  • 快時尚獨角獸籌備上市 Shein據報已申請美股IPO
  • 大家樂中期純利增八成 料下半財年無加價空間
  • 商湯遭沽空機構狙擊 灰熊研究指控財務造假
  • 房地產貸款動力不足 新政或成房企「強心針」
  • 藥明康德下周入隊藍籌 今年來股價大幅上落
  • 名創優品今年股價倍升 海外擴張策略獲大行看好
  • 翠華中期純利跌八成 惟經常性營運有改善
  • 下半年業務持續復蘇 國泰預期全年可錄盈利
  • 內地業務恢復引市場憂慮 周大福績後急跌一成
  • 東方表行中期純利跌8.7% 惟績後股價走高
  • 東方甄選出售教育業務 大行對轉型直播看法樂觀
  • 新世界完成出售新創建股權 在加息周期下積極減債
  • 輝達上季收入再創新高 稱已在研發對華出口新晶片
  • 快手上季業績由虧轉盈 電商市場份額正持續增長

ARM美股正式掛牌 星級陣容加持最大IPO項目

2023-09-15 07:01
總部位於英國的ARM完成美股上市,後市表現受到市場密切關注。(網絡圖片)
軟銀在ARM上市後仍保留九成股權,料將繼續作為其發展上的幕後推手。(網絡圖片)

美股今年來走勢雖有波折,但整體維持強勢,標普500指數今年來累升17%,而納斯達克指數升幅更達33%,反映科技板塊的驅動力仍然強勁。市場關注已久的科技股上市項目正式完成,ARM(ARM.US)已於星期三完成招股定價,並於星期四正式在美股掛牌上市。是次招股獲得超購十倍,加上星級股東陣容,令ARM以上限定價上市,亦一如預期成為今年來最大的IPO項目。

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公布,其招股定價為每股51美元,為招股價範圍上限,而整間公司估值達545億美元,為軟銀於2016年以320億美元收購作價的1.7倍,惟低於其早前向旗下願景基金回購時估值的640億美元。

大股東軟銀自從在願景基金手中收購25%股權後,便成為ARM單一股東,而是次上市釋出10%股權,共9,550萬股,集資48.7億美元,軟銀則繼續保留90%股權,意味著其仍希望最大程度上參與該公司的未來發展。

科企巨頭投資 為爭決策話語權

是次ARM上市另一矚目之處在於其星級股東陣容,當中包括大部分主要客戶,如蘋果(AAPL.US)、輝達(NVDA.US)、超微(AMD.US)、英特爾(INTC.US)、三星及台積電(TSM.US),以至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等。

相關科企合共認購約7億美元股份,雖然各間公司持股量並不多,惟象徵性意義更大,亦有分析認為,ARM作為市場上最重要的晶片架構擁有者,在半導體行業上的影響力巨大,而上述科技龍頭參與投資,大多並不是為了賺取投資回報,更多是希望在ARM的重要決策上取得話語權,如爭取董事席位等。

ARM尋求分散手機市場依賴

現時ARM收益大部分收入來源,仍來自於智能手機業務,全球多達95%的智能手機核心晶片均採用ARM架構,但隨著手機市場轉趨疲弱,公司業績亦受到影響。

回顧截至3月底止財年業績,ARM收入按年微跌0.7%至27億美元,雖然跌幅並不明顯,但亦反映單靠智能手機驅動增長已到達瓶頸。為此ARM亦不斷在上市前強調增長計劃,例如進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及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而其大股東軟銀預計將繼續作為幕後推手,在ARM推動多元化發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