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潛能A勁青稱霸高乒團體賽
  • 崔杰高馨妤中網巡連勝
  • 世界華人籃賽昨開幕激戰
  • 遵守觀賽禮儀勿失禮
  • 蒙卡澳青小球爭冠
  • 球壇動態
  • 史特加“蜂”芒畢露
  • 溜馬季中“塞”入四強
  • 紅軍今季爭標有機
  • 曼聯撼車“士”氣低落
  • 維拉堅守“城”池
  • 永利氣功日參與者眾
  • 華人籃賽澳站今起舉行
  • 特奧網球日樂融融
  • 中網巡總決賽昨起開打
  • 網球旋風助納新血
  • 蒙卡小球四強撼加義
  • 體壇快訊
  • 阿仙奴快車可保榜首
  • 巴塞一球斬“馬”

檢討政策持續發展

2023-09-21 06:35

    檢討政策持續發展

    第十九屆亞運即將在杭州舉行,本澳派出二百七十多人的體育代表團參與。不少項目都派出優秀的青年運動員,期望能在亞運展現實力,並適時檢討相關體育政策,讓本澳體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杭州亞運將於本周六開幕,賽委會乃至整個杭州都做好準備,迎接這場亞洲體育盛宴。來自亞洲各國的體育精英,即將在這個舞台上展現光芒。本澳一眾選手多年磨練,將在杭州交出成績表,無論成功與否,相信都不留遺憾。在疫情後,不同項目的代表隊或集訓隊都積極尋求機會參與外戰,期望藉此觀察其他參賽國家或地區選手的水平。事實卻是幾乎所有地區的選手進步神速,在體育方面取得突破性發展,這種競爭讓亞洲體育水平不斷上升,固然是好事,但“針冇兩頭尖”,也變相增加在亞運會衝擊獎牌的難度。

    凡事未雨綢繆。名古屋亞運將在三年後舉行,本澳現況難以讓運動員或教練作以年為周期的訓練計劃,能否堅持下去視乎運動員的意願。梯隊建設等軟硬件配套能否跟上時代步伐,也是適當時候檢討,或藉全運會、亞運等大型賽事舉行前與體育界人士溝通,調整相關政策,為澳門體育的未來做好準備。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