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體育
  • 房地產
  • 商業
  • 科技
  • 旅遊
  • 藝術
  • 教育
  • 汽車
  • 零售
新聞
  • 院外心臟停頓發生率最高地點竟是家中 每星期有3宗年輕OHCA在家中發生
  • SI Group 攜手 Sheldon 獨立學區共同舉辦活動,啟發下一代科學家
  • 國際人工智能專家在卡塔爾基金的 2023 年 WISE 峰會上表示:「我們正處於智能新時代的黎明時刻」
  • SHEIKHA MOZA 殿下為第 11 屆 WISE 高峰會揭幕
  • 晶泰科技與港大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建立合作,推進硬科技成果商業化
  • 「防噎杯」----讓神經疾病患者自信地喝水的朱拉創新產品
  • 「香港戶外及運動用品博覽2023」開幕
  • 即將在 COP28 上召開的全球首屆教育和氣候峰會 RewirEd Summit,正式公布了其日程和嘉賓
  • 無限極思利及人助學圓夢十年之約:加強創新賦能,打造助學項目標桿
  • 傳承英式教育精髓,開創未來輝煌前景:佛山市霍利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首個校慶日活動圓滿落幕
  •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MOZAIC(TM)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 AISL教育集團發布2022/23年報,升級投入中國國際化教育市場
  • 滴音樂呈獻《瞬・樂團:爵士無界限——推廣與培育》音樂計劃
  • QS 世界大學排名:2024 年亞洲
  • 揭開不為人知的掙扎:調查顯示亞洲出生率創新低,不孕症知識落差和情緒衝擊令人擔憂
  • 英國 Global Education Holdings 收購席勒國際大學
  • 「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學職兼融 -- 商校合作嘉許典禮及交流會」完滿結束
  • 朱拉隆功大學聯合健康學院推廣46種吞嚥訓練食譜幫助老人和吞嚥困難患者
  • 未來投資倡議協會與基層組織合作,促進中低收入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及教育
  • 2024 QS 全球 MBA & 商科碩士排名

老人科專科陳飛醫生: 關節退化, 心血管病, 認知障礙? 慢性發炎, 都市人的沉默殺手

2023-09-21 18:08

香港2023年9月21日 /美通社/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慢性炎症列為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現時全球平均每五個因病死亡的人之中,便有三個是由慢性炎症引致[1],這包括關節退化、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癌症、肥胖及糖尿病等,情況令人憂慮。而慢性炎症很多時與都市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其關連性不容忽視。

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發炎?其實發炎屬生物生存的必要手段。在發炎期間,身為會製造白血球及細胞激素,以保護身體免受病毒、細菌等入侵傷害。急性發炎時典型的四大症狀包括「紅、腫、熱、痛」,這些症狀有助於傷口癒合,且會隨傷口的痊癒而消失。然而,慢性發炎的特點是會潛伏在人體內,其症狀較為輕微,卻可引致嚴重的慢性疾病。若長時間沒有處理而讓病情不斷累積,可導致各種俗稱為「都市殺手」的疾病,例如加快血管老化可引致心腦血管病、中風、阿茲海默症,或增加各種癌症的風險。

慢性炎症源於都市生活方式

老人科專科陳飛醫生指出,都市人的生活模式與慢性炎症有密切的關係。常見的肥胖、吸煙、進食大量油炸食品、壓力與睡眠障礙等,均會促使身體產生慢性發炎的因子。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導致體內細胞未能進行自我修復。例如,身體上的各個關節會因日常活動受磨損,同時身體會不斷進行自我修復。但但如果身體有慢性炎症,身體會誤以為體內有病原入侵,而命令體內細胞優先處理發炎,而減少資源修補關節。這會進一步加劇關節炎症反應,導致惡性循環,令到關節退化。

幫助治療慢性炎症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仍未有根治慢性發炎的藥物,而依靠藥物亦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陳醫生提到,要減少慢性發炎的成因,應先控制好都市人常見的慢性問題,如牙周病、濕疹、焦慮、失眠、肥胖和糖尿病等,再從改善生活方式著手,解決引致慢性發炎的不良習慣。

同時陳醫生指出,除改善生活方式外,攝取深海魚油亦能有抗炎作用,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增加降炎因子生成 (例如Resolvin及Protectin)。有科學研究顯示,Omega-3脂肪酸可減低類風濕關節炎或者膝關節疼痛,減少患者對消炎止痛藥的依賴。另有科學研究顯示,當Omega-3脂肪酸 與葡萄糖胺同時服用,關節減痛及修復效果會更好。但陳醫生提醒正在服用薄血丸的人士,過高劑量的Omega-3脂肪酸或會增加流血風險,服用前應先諮詢醫護人員意見。

儘管慢性炎症引發的後果嚴重,但其早期症狀其實並不明顯。現時醫學上可透過抽取高敏CRP指標評估發炎風險,令患者可以更早知道病情而作出治療。例如,在心血管病的治療方面,高敏CRP已經是標準化的風險指標。

陳飛醫生任職於香港記憶及腦健康中心。

美通社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