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廠商會:逾廿企有意深合區設廠
  • 澳明年召開PATA年度峰會
  • 旅局月內訂周遊列澳獲資助項目
  • (一家之言)會展提質發展 走向市場化
  • 美高梅保利文化打造藝博館
  • 業者倡走出去引展落戶
  • 專家:會展為抓手 打造城市品牌
  • 貿促局料明年會展增五成
  • 印度股指市值首破四萬億美元
  • 美國宏觀經濟更新
  • 惠譽調升忠誠澳門信評
  • 八至十月住宅樓指跌1.3%
  • 深合區融資租賃財管需求料活躍
  • 貿促局助商匯館企用好惠澳政策
  • 穗跨境電商進口規模九連冠
  • 全球製造業PMI微升 經濟弱勢未變
  • 碧桂園區域合併保交付
  • 瑞銀擬上修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 今年中國經濟貢獻全球三分一
  • 聖誕外遊團料復疫前七成

(一家之言)搶飲頭啖湯 助拓國際客

2023-09-26 06:35

    搶飲頭啖湯   助拓國際客

    十月將至,會展業全力衝刺,先有“十·一”檔期的澳門工展會,接下來多個品牌展會緊接登場。公務航空展昨宣佈在十一月舉行,官方預告九至十二月將有逾四十萬客商參展參會。

    如今旅客量恢復進度理想,緊接的“超級黃金周”料再迎來新高峰,但旅客來源的廣度不足。儘管國際旅客量漸見回升,相比內地旅客規模,小巫見大巫。若按來源地檢視旅客結構是否走向多元,對澳門仍是挑戰。

    長期以來,大中華市場是澳門重要旅客來源,澳門於疫後率先爭取這批“熟客”,理所當然。但當內地旅客基本盤穩定,只要增速加快,國際旅客比例便被稀釋。故要明顯提升旅客國際化程度,又保持內地市場的雙線發展模式,各方要齊心協力。

    澳門要發展國際市場,存在不同的局限,交通網絡便利性、澳門的旅遊吸引力,以至締造更多訪澳的目的……多管齊下,統籌並進,揚長避短,向不同旅客招手。

    今年以來,官方透過旅遊活動打開國際旅客市場。旅遊部門與海外旅遊業界保持聯繫,從區內到遠程旅遊推廣,並與旅遊相關業界探討提升接待不同旅客的服務工作。經貿部門強化以展會平台吸引國際旅客,助商家廣結網絡、拓展商機,吸引各路商客踴躍參與。如下月舉行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博覽會,有利吸引遠程客商嘗試利用澳門平台覓生意。總之,多元展會,如箭在弦。

    商界同樣可發揮優勢。各大博企舉行連場藝文、娛樂、體育活動,廣邀亞洲以至環球具影響力的人物、活動雲集澳門,澳門於不同領域華麗轉身,擺脫了過去常以“博彩之城”見諸國際市場的刻板形象。

    未來宜乘勢而行,不但要爭取更多國際巡演、亞洲之行等品牌盛事活動落戶澳門,更要搶飲頭啖湯,把澳門列為首站。如早前歌神巡迴演出以澳門為首站;近日在博企舉行的意大利珠寶鑑賞展,部分系列是首度於亞洲亮相,凸顯澳門的不一樣,提升區內愛好者的關注度,對吸客事半功倍。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