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柯維納馬路戶外公共停車場 下周一啟用
  • 配合四橋工程 下周三四外港航道封航
  • 新一期住宅樓價指數為239.8 較上期跌1.3%
  • 亞太旅遊協會2024年度峰會 明年5月在澳門召開
  • 貿促局攜手深合區經發局 助「商匯館」企業用好惠澳政策覓商機
  • 大灣區會展旅遊經濟分論壇今在澳舉行 三地會展業代表共探跨行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 配合百萬行 周六起多處道路實施臨時交通安排
  • 第七屆粵港澳審計論壇在珠海舉行 何永安:審計署加強多個領域專項審計
  • 完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
  • 赴港買保險內地客按季大跌三成 首三季新造保費468億同比升45倍
  • 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昨揭幕 會展旅遊經濟分論壇今在澳舉行
  • 交諮委料增500的士仍「搭的難」 的士團體擬農曆年前申請加價
  • 1.3萬公屋單位在建穩定民心 確保公屋供應改善基層居住環境
  • 媽閣站後日正式開通 中區社諮委建言獻策助社區經濟發展
  • 塔石地下停車場一旅遊巴起火 濃煙湧上路面 車隧一度封閉
  • 30間公屋商舖租賃公開招標 投標底價5,000元至60,500元
  • 美制裁香港等地實體和個人 涉助俄國防採購
  • 以軍稱已進入汗尤尼斯市中心 地面行動軍事進入第三階段
  • 深圳「打飛的」十分鐘到珠海 南山開通「空中的士」發展低空經濟
  • 拓展粵澳合作「新空間」 廣州南沙累計落戶澳企118家

內港兩碼頭活化 意見盼發展夜經濟

2023-09-26 07:01
特區政府與新濠博亞將聯手對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進行活化。(林嘉欣攝)
23號及25號碼頭大門外張貼著鮮明的黃色警告牌。(林嘉欣攝)

特區政府與新濠博亞將聯手對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進行活化,希望帶動人流走進舊區,串連引流至更多區域。有坊會人士指出,除了活化23號及25號碼頭外,周邊的碼頭也可以考慮同時進行活化,並可參考大灣區及香港發展「夜經濟」,令商戶、居民與旅客都可受惠。【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特區政府與新濠博亞(澳門)股份有限公司聯手將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進行活化,計劃以23號及25號碼頭為關鍵節點,帶動人流走進舊區探索,往東串接白鴿巢、大三巴的世遺核心區及內港舊區、往南引流至新馬路、福隆新街及下環媽閣一帶,協同周邊的片區活化項目,開拓更多文旅新體驗,豐富社區旅遊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新濠則指以「保育-活化-共生」為主題,糅合文化、藝術、餐飲、特色商店、休憩及海上空間等元素,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

新濠將從八個方面進行考量活化,會在該區域設立內港市集、引入禮物及手信商店、設立旅遊資訊中心、開設書店、開設擁有海景的茶座和咖啡廳、預留空間開設文創及特色商店、建築物頂部開設私人平台、設立「打卡」平台。

附近步行條件不佳

活化計劃消息公布後,記者走訪兩個碼頭視察現場情況,發現兩個碼頭目前處於廢棄狀態,在大門外張貼著鮮明的黃色警告,指該地段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未經行政當局同意或許可,禁止任何人士進入或逗留。

該處門外行人道較窄,而來往車流量十分大,也未有斑馬線,車駛得比較快,步行途人有一定危險性,行走時需注意安全。

有附近居民擔憂活化計劃推出會影響生活,畢竟碼頭離民居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人多就會雜,會嘈」;而在碼頭對面工作的魚欄員工則表示不知道碼頭活化計劃,也對計劃不敢興趣,形容「唔知道會變成點」。

打造真正歷史城區步行路線

澳門海傍、海邊街區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李仲言受訪時表示,除了活化23號及25號碼頭外,周邊的碼頭是否也可以同時進行活化,以及未來整個碼頭的發展,碼頭保留航運、漁業、倉庫等,目前仍然具有功能性正在運作,加上內港碼頭還可以通關,旅客可以經水路來到內港碼頭一帶,方便旅遊。旅客可以以步行形式遊玩各個景點、福隆新街步行區以及媽閣塘片區,這樣真正做到旅客以步行形式遊覽澳門歷史城區,這樣也可以減少關閘口岸及青茂口岸的通關壓力。

發展夜經濟 一舉多得

他又指出,現時碼頭運作大部分集中在早上,例如是船運卸貨、漁獲等等,到了晚上該區比較安靜,商戶也較早關門,故此,建議可效仿大灣區、香港等地成功打造的「夜經濟」,澳門想要增加旅遊元素,發展「夜經濟」也是一個選項,只要政府推出相關政策,商會、商戶都將會全力支持配合,「搞旺嗰區」,這樣一來,商戶、旅客、居民等都可以受惠,一舉多得。

至於對於有居民擔憂發展碼頭後會增加該區人流變得嘈雜的問題方面,李仲言指現時有碼頭是經營著兩家餐廳,經營時間也到較夜,光顧客人也多,但未發現會出現很大的噪音,因為餐廳座位設在近海的那一邊,而並非靠近民居,因此將來要發展「夜經濟」、夜市、藝墟等等需要佔用的空間也是近海那邊的位置。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