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助弱勢適應疫後社會

2023-10-20 06:35

    助弱勢適應疫後社會

    本澳連續兩日發生多宗輕生案令人震驚。自疫情平穩,社會復常後,政府亦關注居民疫後情緒狀況,稱會加強宣傳、推動居民關心自身心理健康,但至今仍不斷聽到輕生或自傷案,可見不少個案隱藏於社區未被發現,值得關注。

    疫情困擾居民多年,除影響經濟,亦改變部分居民的生活習慣。如乘着疫情,電子支付急速在澳普及,連街市買餸、坐巴士等都迅速被電子支付佔領,至現時部分公共措施如經屋、長者公寓等都推出線上申請。

    然而,並非全部人都有同樣能力重新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步伐。無論是幼童、年輕人、在職人士還是長者等,或多或少有部分人仍在努力適應復常的社會節奏。尤其是面對數字科技突然在澳普及,不少弱勢未必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或知識面應對這些改變,倘同時面對多種消極因素時,容易出現情緒負擔。

    社會進步毋庸置疑,卻不能忽略弱勢的適應力,否則反成“幫兇”。當局應舉辦更多社區推廣活動,甚至加強“洗樓”次數,及早發掘隱藏於社區的危險個案,提醒居民除關注自身心理健康,亦可多留意鄰里狀況,噓寒問暖,守望相助。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