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 AI智能客服應用 首階段支援八語
  • 講者倡善用科技 抓準客群需求
  • 宜昌參旅博會 冀與澳直航
  • 蘇率團參旅博會 推介文旅品牌
  • 休閒旅遊協會旅博會設展區
  • 旅局料“五一”酒店訂房近九成
  • 演藝之都展館開館 推特色藝文
  • 酒店協會旅博會展位 宣傳+配對
  • 旅博會開鑼 料3.7萬人次入場
  • (一家之言)青年提升技能 增擇業機會
  • 字節跳動:不賣TikTok

區內就業市場復甦 跨境個人稅務成焦點

2023-10-30 06:35

    區內就業市場復甦  跨境個人稅務成焦點

    隨着旅遊限制放寬,遊客紛紛返回澳門,帶動旅遊業快速回暖。澳門正逐漸走出疫情的低迷期,迎來令人振奮的經濟復甦。過去幾年,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這策略正逐漸發揮作用,為澳門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同時,鄰近大灣區城市在金融、高新科技、財富管理、Web3.0等正在快速成長。區內的經濟發展為澳門人才帶來工作機會,但同時為跨境流動的人才帶來個人稅務問題。

    澳門的職業稅以工作收益為課徵對象。在澳門因工作而取得收入,不論固定或偶然薪金、津貼、佣金、獎金、其他報酬或非金錢收益,均須繳納職業稅。對跨境人員,包括內地澳門/港澳經常往返、派遣、雙重任職的個人,澳門主要以工資發放地來判定收入來源。如一位被香港公司派遣到澳門任職員工,假如他把總工資一部分安排在澳門發放,這員工就只需要就該部分工資在澳門繳交職業稅,即使這員工可能大部分時間在澳門工作並且不需要在香港繳稅。另一例子,假設一位澳門人在內地和澳門關聯公司雙重任職,當中列明獎金來源於澳門並由澳門公司支付,但由於內地不承認雙重任職在兩地分別納稅的處理方法,導致獎金需在內地納稅。

    港奉行來源地徵稅

    很多人認為當兩個稅收管轄區簽訂“避免雙重稅收協定”後,就不會出現雙重徵稅,其實這不是完全正確,因為稅收協定只能減少雙重徵稅,但出現雙重徵稅時,很多時需要依賴本地法律中的減免條款來減低稅負。香港這方面相對成熟,香港奉行來源地徵稅原則,對境外受僱的個人,只對香港居住天數的收入徵稅,對於香港僱員在境外被雙重徵稅的,香港會接受稅收抵免(有稅收協定時)或收入豁免(沒有稅收協定時)申請。內地經過近年稅制改革後已有更完善的個人所得稅法,對跨境個案同時考慮在華天數、受僱地點和支付/負擔工資的地點,出現雙重徵稅時,內地會接受稅收抵免申請。

    公平稅制助引人才

    現時,跨境往返澳門的員工主要通過估計在澳天數來對工資薪金作合理攤分,以減低兩地總體稅負,但工資薪金攤分往往難以與最終在澳天數一致。另一方面,現行職業稅制度會為部分跨境納稅人製造雙重不徵稅的機會,導致稅收流失。將來可以考慮適度完善職業稅規章,保持澳門簡單稅制下,為不同形式跨境納稅人提供更清晰指引。

    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下,跨境業務將變得更加頻繁,清晰而公平的稅制將有助澳門吸引人才。

    德勤中國稅務及商務諮詢服務總監  白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