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稱俄發動新一輪導彈襲擊
  • 美援外助長戰火
  • 胡塞稱再擊落美軍無人機
  • 美擬援烏“愛國者”導彈系統
  • 美網民:為何大學安插狙擊手
  • 美媒:手機助力學生抗議活動
  • 美50高校反戰挺巴
  • “美國去死”宣傳冊瘋傳美高校
  • 長春三人放狗咬死流浪貓被罰
  • 美高校反戰抗議浪潮延至法國
  • 清華大學設人工智能學院
  • “跑冰排”
  • 國航擬購百架C919
  • 純電驅人形機器人“跑步”登場
  • 穗白雲區龍捲風五死卅三傷
  • 國產視頻大模型發佈
  • 日“極東”藥廠遭勒令停業
  • 美禽疫蔓延多州蛋價漲
  • 美今年首家銀行倒閉
  • 龍捲風襲美多地進緊急狀態

以前高官:永久停火有三阻礙

2023-11-24 06:35


    以前高官:永久停火有三阻礙

    據中新社報道:以色列內閣二十二日凌晨投票同意與哈馬斯達成臨時停火協議,暫停戰鬥四天並交換人質。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協議不意味以軍將終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我們在進行一場戰爭,並將繼續下去,直至達成全部目標,即消滅哈馬斯、解救所有人質、確保加沙地帶沒有實體能威脅以色列。”

    美國中東項目主席、原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高級顧問丹尼爾 · 列維近日接受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以色列永久停火仍存在的“三大阻礙”。

    其一,以政府意在用軍事手段恢復威懾力。列維稱,十月七日發生的襲擊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一個難以置信的衝擊。一直以來,以色列自豪於其威懾、預警及軍事優勢,全世界也覺得以色列是一個科技水平很高的軍事大國。對於政府內的極端主義者來說,十月七日的襲擊打碎了這些神話故事,使他們需要一些更“戲劇性”的回擊來恢復那套威懾理論,因此,以色列政府需要用軍事手段恢復自己的威懾力。

    其二,繼續戰爭是內塔尼亞胡“逃避追責”的手段。列維指出,十月七日的襲擊發生前,內塔尼亞胡在國內極其不受歡迎,正面臨政治抗議、司法指控乃至牢獄之災。他也需要為十月七日的襲擊負責,這是以色列歷史上最重大的失敗之一。如果現在結束戰爭,那麼第二天早上,所有以色列人都會開始問:“那天到底發生了甚麼?”“所以,一旦戰爭結束,內塔尼亞胡在政治上可能很難倖存。對他來說,這已經不只會關乎他的政治命運,也會關乎他是否會進監獄的個人命運。”列維說。

    其三,以色列內部的派別衝突。列維提到,以色列政府內部一向存在“抓住和平機遇派”和強硬派的衝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丹尼爾 · 列維作為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巴拉克的高級顧問以及以色列政府代表,參與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進行的和平談判。他坦言,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在和巴勒斯坦人談判,而是在和自己人談判”。由於以色列內部“抓住機會派”與強硬派之間的分歧,最終是以色列一方“沒有拿出巴勒斯坦人可接受的方案”。

    需要“和平建築師”

    列維認為,今天的以色列政壇更沒有能推動和平的強有力領導者,以色列也沒有來自主要盟友的促和壓力。如果未來二十年,國際社會只是談論怎麼重建加沙、怎麼向外國安置巴勒斯坦難民,以色列政府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務並不影響以色列繼續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佔領巴勒斯坦領土,所以需要更積極進取的國際“和平建築師”參與其中。

    以無法摧毀哈馬斯

    列維最後表示,就算以色列繼續其軍事行動,也無法摧毀哈馬斯,因為哈馬斯本質上是一個政治運動,是一種武裝抵抗的觀念。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嘗試了和以色列合作、談判,結束了武裝鬥爭,但換來的是更多的佔領、更多的非法定居點。巴勒斯坦人看到了和平路線的徹底失敗。

    “所以,武裝反抗的意識形態會繼續存在。”列維說,如果巴以雙方還想建立新的對話、還想解決巴以問題,首先要將對方“人性化”,要重建最基本的共同價值觀,這是唯一的避免“零和”的方式。“我們要麼進入一場無規則戰爭,然後所有人都是輸家;要麼就開始視對方為平等的人,然後開始對話。”